第482章 帝国铁壁也头疼!

 寒风凛冽的苏德战场上,白雪皑皑的大地被战火灼烧,化作一片焦土。 

 喀秋莎火箭炮那震撼天地的怒吼,仅仅是这场残酷战争盛宴的一道开胃小菜。 

 在其身后,是一望无际、如钢铁巨兽般磨刀霍霍的坦克大军,它们的履带在雪地中留下深深的辙痕,仿佛在向世界宣告着力量与毁灭。 

 而在坦克的周围,密密麻麻的步兵如潮水般涌动,他们身着厚重的棉衣,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无畏,手中紧握着武器,时刻准备着为了祖国和信仰而战。 

 这些蓄势以待的苏联军队,宛如即将苏醒的毛熊,一旦命令下达,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撕碎面前的敌人,将敌人的防线彻底冲垮。 

 作战指挥部里,苏联元帅朱可夫,这位战场上的传奇人物,正眉头紧锁地凝视着眼前巨大的沙盘和地图。 

 地图上,用各种颜色的标识清晰地标注着敌军的防御地区以及兵力部署情况。 

 朱可夫深知,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关系到眼前的阵地得失,更关乎整个国家的命运。 

 除了眼前这支已经严阵以待的军队,朱可夫还从苏联的各个角落,抽调了一批又一批的步兵师,让他们充当预备役力量。 

 他的目标无比明确,那就是要一举重创正面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取得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利,最好能够将战场局势推回到战争刚刚爆发时的状态。 

 原本,朱可夫精心制定了计划,准备再积蓄一段时间力量,等各方面条件都更加成熟后,再发动大规模的反击。 

 然而,来自苏联最高领袖的一封加急电报,打破了他的原定计划,让他不得不提前发起这场生死较量。 

 因为随着战争的持续,时间每过去一秒,他们的盟友日不落帝国就愈发接近崩溃的边缘。 

 如果苏联不尽快发动进攻,给予德军沉重打击,那么日不落帝国很可能无法支撑下去。 

 而苏联此次的反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力地驰援西线战役,缓解盟友的压力,改变整个欧洲战场的局势。 

 尽管心中有些无奈,但朱可夫明白他必须肩负起这份责任。 

 不过,在正式发起反击之前,谨慎的朱可夫并没有贸然行动。 

 他深知德军的强大与狡猾,于是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细致入微的侦察行动。 

 侦察兵们如同黑夜中的幽灵,穿梭在德军的防线周边,收集着各种关键情报。 

 同时,朱可夫还多次组织小规模的试探性进攻,试图从德军的反应中发现破绽。 

 在一次次的交锋中,朱可夫敏锐地察觉到,敌军一些精锐部队并未出现在战场上。 

 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洞察力,他果断判断出敌人应该是将这些精锐部队抽调至西线战场,以应对其他方向的战事。 

 虽然心中有了一定的底,但在反击真正开始之后,朱可夫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他不断地从后方征调援军,让这些生力军投入到战斗中,通过他们与德军的接触,进一步试探敌军的兵力以及武器装备的真实情况。 

 经过一轮又一轮激烈的试探之后,朱可夫终于摸清了敌军的部分底细。 

 他发现,中央集团军群少了好几支精锐的部队,其中包括第七装甲师、第十二装甲师,还有第六、第七山地步兵师。 

 这些部队在德军中堪称王牌,是德军战斗力的核心支柱。 

 失去了这些精锐力量,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战斗力至少要严重下滑很多。 

 鉴于此,朱可夫心中燃起了一股强烈的斗志,他决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大干一场。 

 他要为上一次西南集团军被德军全歼的惨痛失利报仇雪恨。 

 毕竟,上一次的战役是由他亲自指挥的,虽然最后苏联最高领袖并没有怪罪于他,但这对于朱可夫来说,始终是心中的一道耻辱伤疤。 

 他渴望在这场战斗中证明自己,洗刷这份耻辱,为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讨回公道。 

 此时的作战指挥部内,气氛凝重而压抑。 

 朱可夫紧盯着沙盘和地图,仿佛要将每一个细节都刻在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