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尸人纯洁滴小龙

第八章(第2页)

 很快,在紫幡上李追远也找到了字,不过这次是繁体字,却多了句:

 “薛记白事班,拿错生儿子没腚眼。”

 “唉。”

 李追远叹了口气,将幡布扯了回去。

 先前刚进来时的那股期待与雀跃,已逐渐褪去,现在的他,心里越发平和了。

 太爷没有骗自己,确实是收的一群……破烂。

 小时候,自己经常被妈妈带去工作地点,那时候文物保护没现在这般严格,很多文物连个玻璃罩都没有,甚至都可以近距离触摸。

 所以,李追远曾近距离观察过很多法器,佛教的庄严、道教的古朴、喇嘛教的神秘。

 以前看的时候因过于量大管饱,甚至有些腻,但不管怎样,都不是眼前这些可以去比拟的,至少……它们不带标签。

 是的,李追远在接下来的几件道袍上,看见了标签,还标了尺码。

 那件明黄色的道袍后头,还有个贴条没撕,写着:剧组专用。

 李追远还发现了三大筐的符纸,他先拿起来仔细看了一下,触感光滑,纹路他看不懂,但可以瞧得出是一气呵成,写得很漂亮。

 这不由让他感到有趣起来,又翻起其它符,发现里面种类真不少。

 但很快,李追远发现了不对劲,当他将两张同类符放在面前时,竟然分辨不出区别,它们连最下角的顿笔缺口都一模一样。

 所以……这是印刷的?

 李追远揉了揉眼睛,他看得眼睛都有些酸涩了,他甚至怀疑,太爷囤了这么多东西在这里,可能原本打算组建一个白事班子,加上上头的桌椅碗盆和纸人,正好凑一个丧事全产业链。

 不再去看那些物件儿了,李追远走到最里头,这里有十几个箱子摆在这里。

 记得太爷说,这是别人放他这里寄存的,里头都是书。

 “嗯?”

 李追远弯下腰,拿手电筒照着箱子仔细查看,这材质……和家属院里喜好收藏的周爷爷家里那件几乎一模一样。

 那次周爷爷因收了一件箱子,兴奋得马上喊老友过来炫耀,自己也被喊过去泡茶。

 自己眼前,像这样的箱子,有三件。

 其它箱子虽然材质颜色不同,但李追远观察了一下,质地都不差。

 李追远心里不由又升腾起些许期待,这么名贵的箱子里装的,应该不是出版社的书吧?

 再者,过去国营出版社,也不可能出像《金沙罗文经》这样的书,毕竟封建迷信。

 箱子上残留着封条痕迹,应该早就被扯掉了,原本还有锁,但也被撬掉了。

 李追远觉得,应该是太爷做的,所以,真的是别人寄存在太爷这里的么?

 即使没上锁,李追远推开箱盖也是费了好大劲,等打开后手电筒往里一照,李追远当即深吸一口气。

 书,书,书,全是书!

 而且不是印刷的,从封面上就能看出来,是手写。

 上学时,每学期班上都会迭代好几套教材,但他也就在翻看第一遍时觉得有意思。

 现在,他终于体会到了一种被书包裹的幸福感。

 他连续拿起了好几本,看了下封面,发现都是《江湖志怪录》,分为很多卷。

 这里的“江湖”,不是武侠,而是真的江和湖。

 李追远夹着手电筒翻开第一卷,发现里头不光有文字还有插画,其中就有一幅画的是水流里站着行走的一个人。

 这本书里,居然有描述死倒?

 这里不是看书的地方,将书闭合后,李追远在这箱子里翻找了好一会儿,终于把这套书给找齐了。

 《江湖志怪录》,总计四十二卷。

 卷数有点多,但也难怪,毕竟毛笔手写,字体比较大。

 李追远决定先把这一套看完,这应该类似一种专门描述江水和湖泊里诡异存在的百科书,算是入门读物。

 其它件箱子李追远没去开,他想保留点期待感。

 接下来,李追远开始做书的搬运工,分了三趟,才终于把《江湖志怪录》全套搬运到二楼自己的房间里。

 地下室的门也被他重新锁上,钥匙没搁布鞋里,而是带在了自己身上。

 “小远侯。”外头传来李三江的声音,“小远侯,快出来。”

 李追远打开门走出来。

 “嚯……你这伢儿刚去泥地里打滚去了?”

 “太爷,我这就去洗澡换衣服。”

 “别急,先看看这个,呵呵。来,力侯,摆这里,咱爷孙俩并排。”

 “好嘞。”

 秦叔扛着一个藤椅走了上来。

 李追远心里一阵温暖,昨天才和太爷表示自己想要一个藤椅,太爷今天就真帮自己买来了。

 “太爷,我还想要一个台灯。”

 屋子里的灯泡亮度不够,晚上照个明可以,看书有些困难,李追远看见家里是有煤油灯的,但也没必要没苦硬吃。

 “要台灯,看书啊?”

 “嗯。”

 “好啊,力侯,你再去趟镇上,把伢儿的台灯买回来,再多买点笔和本子,我看其它伢儿不是还有那个什么文具盒子来着……算了,你觉得差不多的都买回来吧。”

 “好嘞,饭后我就去。”

 “别下午了,离午饭还有点时间呢,你现在就去一趟。”

 “好。”

 李三江又看向李追远,严肃道:“你爷爷先前来时,我可吩咐他了,让他叫英侯下午就过来给你补习。”

 说完,李三江老脸上居然露出了一种“哈,你没想到吧”的戏谑神情。

 “啊?”

 李追远脸上露出了失望,他是打算专心看书的,不想帮姐姐补习。

 之前姐姐做高一暑假作业时,不懂的题其实不算太多,现在姐姐已经在提前预习高二课程了,懂的题不算太多。

 李三江伸手揉了揉李追远的头,语重心长道:“你这孩子,随你妈,这么聪明的脑子,不用来学习不可惜了么?”

 “可是,太爷……”

 “没什么可是,好好学习,以后跟你妈一样考个好大学,这才算是正路,懂么?”

 “可是太爷,我已经在大学里上课了。”

 “嘿,你还敢糊弄你太爷我,你太爷我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听话,这事儿就这么着了!

 哦,对了,力侯啊,你待会儿去镇上时,再给孩子买些零食,看有什么就买什么,也给你闺女买一份。”

 “好的,叔。”

 李追远看向秦叔,手指向露台的东南角,说道:“叔,你能帮我把藤椅放到那边去么?”

 秦叔:“可以。”

 “摆那儿去干嘛?”李三江见李追远不愿意和自己的藤椅并排,好奇地走到东南角,好家伙,向下一看,正好看见东屋门槛内坐着的小姑娘。

 “喂,小远侯,你摆这儿干嘛?”

 李追远:“太爷,我觉得这里风水好。”

 “呸!”李三江笑着骂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你就想看人家漂亮丫头。”

 秦璃那丫头,长得确实是好看,要不然李三江当初也不会主动递给她糖果,但那丫头是真凶啊。

 秦叔将藤椅搬过去,然后对李三江打了个招呼,他接下来就要去镇上买东西了。

 等秦叔走后,李三江拉了一把李追远,手指着他警告道:

 “我告诉你啊,小远侯,这丫头看看就行了,你可别想着靠近她和她玩,要不然她会把你脸挠花,你看看你这张脸,多白嫩啊,挠破相了多可惜,以后怎么找老婆?”

 “好的,太爷,我知道了。”

 “再说了,喜欢啥丫头不行,喜欢一个脑子有毛病的,哪怕她再漂亮也不顶用啊,你真想照顾她一辈子?”

 这些话,先前秦力在时,李三江不方便说。

 “我懂了,太爷。”

 “算了,你还小,我和你说这些干什么,距离娶媳妇儿的年纪还早着呢。好了,太爷我出去一趟,午饭不回来吃,你一个人吃。”

 “嗯。”

 李三江背着手,哼着小曲儿下楼了,走到坝子上,回头,看向上方的露台,脸上浮现出了笑意。

 小远侯跟他要东西,他可没心疼钱,他有钱!

 他忽然觉得,挣的钱给子女花,也是一种幸福。

 以前他觉得汉侯做儿子奴很没出息,尤其是那帮儿子也没多孝顺,可现在,他忽然想通了一些。

 如果养儿育女不是为了给自己养老,而是单纯地觉得,这样会有点意思,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充实一些呢?

 咱生养了你,也不求你感恩于我,反正老子也是为了自己人生圆满。

 嘿,这样感觉也挺不错。

 李三江甩甩头,罢了,现在想这些还有什么用呢,自己都快入土的年纪了,这辈子注定无儿无女。

 太爷走后,李追远洗了澡换了身衣服后就迫不及待地拿起《江湖志怪录》第一卷,往藤椅上一坐,翻开书页就看了起来。

 这本书上的字用的是瘦金体,阅读起来就舒服多了,与之对比起来,那本《金沙罗文经》的字就跟狗爬的一样。

 心里默默许个愿:希望箱子里其它书,都是好字。

 李追远很快投入进阅读氛围中,不过,每次翻页时,他都会看一眼下面,那个坐在那里双脚放在门槛上的女孩。

 他心里没什么杂念,只是单纯觉得,好看的事物,看一看,能养眼,可以让人心情更愉悦。

 只不过,女孩除了早上转过视线看过牛福后背,就再没其它动作。

 阅读时间过得很快,中途秦叔回来了,给自己送来了台灯和一套文具,以及很多零食。

 等又看了一会儿,下方就传来刘姨的喊声:“小远侯,吃饭啦!”

 “好的,我下来了。”

 放下书,李追远下了楼,午餐依旧在坝子上吃,但他是自己单独一桌。

 方木凳上摆放着一盘鸡块烧毛豆、一盘韭菜炒鸡蛋和一碗鲫鱼汤。

 李追远不禁感慨,太爷家的生活条件,确实好啊。

 在爷爷家,潘子哥和雷子哥他们,现在应该还在喝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