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文娱香港大亨

第510章 收购邵氏院线

随着《fate/stay night》电影版的上映,香港电影票房市场,再度出现了脉冲式的旺季。

 

在80年代,香港电影市场虽然被誉为黄金年代,但是在80年代末,每年投资00多部电影,争夺香港本地仅有0亿港元的市场份额。

 

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的票房不到亿。

 

但是在《fate/stay night》的带动下,预计月份香港当地票房,将会超过.5亿。创下香港本地市场,整月总票房数据的新高。

 

80年代堪称是香港电影行业最鼎盛的黄金年代,港片全球的票房数据,每年可以高达二三十亿港元规模。看起来,这个数据跟好莱坞天差地远,但是,要知道目前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商业电影向海外市场发行做的都不太成功。以海外票房成绩而论,能打的玩家仅有好莱坞一个。

 

港片在80年代文化输出能力,是仅次于好莱坞电影的第二大商业电影创作基地。

 

当然了,电影全球发行上映,看起来是比较风光,但是海外收入经过层层渠道剥削和各国的税收,拿到手的是远远不如本地票房。

 

支撑好莱坞电影全球攻城略地的原因是美国本土电影市场规模庞大,使得好莱坞公司能够制作几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预算的大片。而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家,限于本土市场的狭小,只能制作预算百万美元以内的小成本电影。

 

香港的电影本质上也是小成本电影为主,所以,在全球市场上攻城略地的能力,远远不能跟好莱坞相比。目前,港片的成功,仅仅是因为亚洲市场很少有那个国家,能够把电影做的跟香港电影一样的水平。与此同时,好莱坞电影固然好看,但是文化和审美,又未必能符合亚洲观众的口味。也正是因此,香港电影在这个年代,独树一帜,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0亿港元的本地票房,实际上才是港片的生命线。绝大部分的电影,也只能赚到本地的票房分成。

 

至于,极少数部分的电影,能够在东南亚、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等市场赚到票房。但是,由于海外发型的渠道成本昂贵,很多的电影在海外能赚000万票房,最终,分到手中的甚至不到200万。

 

只有香港本地的票房,才能拿到一半的分账。

 

也正是因此,香港本地的大型电影院线邵氏、嘉禾、金公主,能够站在金字塔顶尖。其他独立的电影制片公司,只能仰这些院线鼻息。

 

当然了,如果作品的知名度,超过了香港市场局限。比如,成龙这样的明星,自然不需要看香港本地的发行商的脸色。就拿成龙的票房而言,香港本地的票房,甚至不是他主要的票仓,日本、欧美等地,成龙依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