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咱觉得淮西郡王就挺好(第3页)

 在他看来,只要皇上不随意册封官职予皇孙,仅仅是宗室封号的话,与他无甚相干。 

 众人瞩目之下,朱元璋嘴角一扬,缓缓道。 

 “咱琢磨着,咱立身于世,根基不能忘。一番深思熟虑后,为了宗室的未来,为了天下大局,我倒为这小子觅得了一个绝妙归宿。” 

 “淮西。” 

 “列位爱卿意下如何?” 

 朱元璋目光炯炯,扫视座下群臣,眉宇间藏着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 

 淮西郡。 

 淮西郡王。 

 这个称号,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即便是早已决定远离纷争的刘三吾,此刻也不由得重新睁大了眼睛,眸中闪过一丝难以置信的波澜。 

 淮西,那片土地承载着大明王朝的龙脉兴起,是祖宗安眠之所。 

 而今,它更成为了大明帝国的中都重镇,其规模与繁华几乎能与京师应天城媲美。 

 尤为重要的是,这些年里,皇室中的诸多亲王几乎都在中都生活过。 

 学习政务,演练兵马,体察民间疾苦。 

 将这等圣地册封为郡国,给予的荣耀比直接册封朱允熥为吴王更为震撼人心。 

 帝王的心思,深不可测。 

 帝王的恩宠,浩瀚无边。 

 刘三吾四人,神色震撼,一同望向始终静默不语的朱允熥。 

 他们试图从这位年轻皇孙的脸上,寻找出些许端倪。 

 毕竟,不过月余,他似乎已脱胎换骨,不再是昔日模样。 

 遗憾的是,就连朱允熥自己,也未曾料到朱元璋会在今日上演如此一幕,不仅为他改封郡国,更将象征朱家崛起的淮西,交付于他。 

 淮西,那可不仅仅是一个地名,那里安息着大明的熙祖裕皇帝、仁祖淳皇帝。 

 难道,这是朱元璋在以无声的方式透露某种深意? 

 这样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在几人心中划过。 

 以大明的龙兴之地作为郡国,这一步棋背后,究竟藏着怎样深远的布局? 

 无人敢再深入揣测,万一那些猜测成真,只怕朝廷内外又将迎来一番新的风云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