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对大明的功绩,本郡王记在心里


 最前方跪着的章彬,几乎承载了所有的压力,这份无形的重负让他几乎抬不起头来。 

 但一想到将来可能的拥立之功,他咬牙挺直了腰板,直视那位斜倚圈椅的太子。 

 “殿下……”章彬艰难地唤了一声。 

 朱标的目光立刻转来:“哦?” 

 仅一个简单的回应,章彬便感觉喉咙发紧,千言万语卡在了喉头,怎么也说不出口。 

 “殿下。” 

 这时,刘三吾顾不得其他,眼看朱标有严惩监生之意,毅然站出:“殿下,今日之事,实则是因昔日东宫讲学中,淮西郡王与黄子澄辩论。” 

 “郡王坚持军力至上,黄子澄则耐心矫正,不料几句不慎,触怒了郡王。” 

 “随后,皇上顾念宗亲情深,将苦研圣贤之道几十载的黄子澄贬为平民,遣至宣府。监生们认为这是偏袒之举。” 

 “再者,皇上以亲情厚待殿下,更改封地至淮西,监生们又认为此举违背了礼法规矩。” 

 “正是这些缘由交织,才导致了今日西安门这一系列变故。” 

 有了刘三吾的领头,其后官员们也纷纷开口陈情。 

 这一刻,他们不得不挺身而出,一旦退缩,就意味着他们为学子发声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更何况,作为文官,他们与那黄子澄一样,背负着圣贤子弟的名号。 

 今日黄子澄能被流放到宣府镇,谁能保证他们不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此刻,他们为学子争取,其实也是在为自己而战。 

 朱标的眉头轻轻一皱,鼻中发出一声冷哼,道“刘三吾……” 

 这时,一直在旁等候的朱允熥终于上前,站到朱标面前,恭敬地开口:“父亲,儿臣愿为诸位大臣解惑。” 

 说罢,他抬头,用平静的眼神迎接朱标审视的眸光。 

 这小子又在打什么主意? 

 自己已经把局面控制住了,他究竟还想干嘛? 

 望着眼前已与自己差不多高大的朱允熥,朱标心中闪过一丝疑虑。 

 沉思片刻后,他语气淡然地说道:“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