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现在返回应天,抄一辈子的经来得及吗(第2页)

 他恭敬地弯腰,“微臣是浙江布政使司的参政,特来请问王爷、太孙,当前朝廷似乎对灾情置若罔闻,捉拿浙江一众官员,将令灾民救济无门。” 

 “试问,动乱如何平息,倭寇如何清除,恳请二位给予指示,以便臣等及早筹谋。”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完全遵循了历来朝廷应对灾情的套路。 

 就连朱樉,也不禁暗自赞叹。 

 他是来背锅的。 

 朱樉在心中再次坚定了这个念头,也让他能够继续保持严肃。 

 而朱允熥脸色越发难看。 

 “一群国家蛀虫。我大明子民,仅因遭受灾害,走投无路,怎么到你们口中却成了乱民?你们救灾不力,竟将责任推给无辜百姓?朝廷财粮,都让你们这群贪官污吏挥霍了。” 

 声音落下,整个钱塘江码头顿时一片死寂。 

 寒风下,不知是谁腿脚一软,第一个跪倒在了冰冷的地面上。 

 接着,众人跟着跪下。 

 朱允熥面色阴冷,他的话语虽然严厉。 

 但天灾之下,即便是朝廷也无法完全避免灾难发生。 

 但他必须为今日浙江道的局势定性。 

 这一刻的定性,是为了将来灾后重建及浙江道改革铺路。 

 被锦衣卫押着跪在地上的浙江道布政使曹民,脸上满是紧张。 

 “王爷,皇太孙殿下,并非是我们无能,实在是雪灾来得太突然,官府从未遇到过如此严峻的冰雪灾害。百姓房屋被毁,流离失所,我们已经向各地下发了救济文书。” 

 “然而却有歹人趁乱作恶,挟持百姓躲进山林溪谷,大雪覆盖,官府查找确实困难重重。” 

 “那些歹徒挟持百姓,化身为乱民,频繁伺机行动,攻破了几十个村落和边远城镇,残骸无辜。恳请王爷、皇太孙明察。” 

 曹民说得头头是道。 

 朱允熥自然也都明白,可这一次,他打定主意不讲道理。 

变革,本来就不是讲讲道理、摆出一副大义的模样就能成事的。 

 想当初,大宋那群所谓的君子,折腾了100多年,最终不还是落得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