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半夜有佳人


 冯大匠又是一阵思索,良久后才保守的开口道: 

 “如果这样,小人能保证,在蚕茧产丝时,能交付不少于1000台织布机。” 

 “1000台?” 

 朱允熥轻声嘀咕,脑海中迅速盘算了浙江那边的需求量,感觉1000台新式织机似乎是杯水车薪。 

 但转念一想,变革总得一步步来。 

 于是,他点头确认道:“你这1000台的话,本宫记下了。回头就下令,让你在将作监操办此事。办成了,本宫绝对大加奖赏,如果是数量不足,或是质量不过关……” 

 “小人拿项上人头保证,绝不误了皇太孙的大事。” 

 冯大匠仿佛从朱允熥的话语间,品出不同寻常的味道,立刻挺直了腰板,坚定地许下诺言。 

 朱允熥见状,心中更是满意。 

 看啊。 

 这便是真有本事的人应有的模样。 

 之后,朱允熥在平谷皇庄简单用了餐。 

 朱桱点的几道菜肴,老村长自是用心备齐了。 

 饭毕,众人悠闲地消食片刻,这才缓缓启程返程。 

 待朱允熥回到东宫时,天色已是一片漆黑。 

 坐在书桌前,眼前铺开一张洁白的宣纸。 

 朱允熥轻轻蹙起眉头。 

 今日借着推广新式纺织机之事,在众人面前教训那两位工部主事,目的就是要将这革新之火点燃。 

 但无论是改良儒学,还是彻底另辟蹊径,都不是简单的事。 

 另辟蹊径是最理想的方案,可朱允熥心里明白,这在当下并不现实。 

 故而,他只能通过改良儒学这条路,逐步实现自己的抱负。 

 手旁散落着几本关于从隋唐至大明科举制度演变的汇编书籍。 

 世事无常,万物皆变,只要有先例可循,他日就能以此为依据,推行于朝堂之上。 

 然而,如何巧妙融入改革措施,怎样让更为专业的贤能之士进入朝廷,担任适宜的职位,却是极为棘手的问题。 

 朱允熥的思绪愈加深邃,沉溺于筹划之中,以至于连汤清悦走到他背后,都未曾察觉。 

 可能是因为东宫里的膳食好,如今的汤清悦出落得越发标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