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有一群人为让大明百姓吃饱饭努力(第2页)

 棉花这玩意儿,中原早就种植了。 

 用它制成的白棉布,那可是价值连城,非富即贵之人的专享。 

 但因为各种缘故,始终没能普及种植。 

 到了前朝宋时,黄道婆改良了织布机,江南地区才开始尝试种植。 

 不过,历来朝廷的织造局重心都在丝绸上,棉花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和种植。 

 缪良哲见猜得不错,便笑呵呵地说:“上林苑里确实有种植一些,织贝开出来的花的确洁白如雪,柔软细致,不过摘取种子挺费劲,再加工成白棉布又特别耗时耗力。” 

 “因此,苑里也只是小规模种植了一点,便在前面不远处。” 

 得知上林苑真有棉花,朱允熥心中不禁暗喜。 

 这会人们还没法像处理丝绸那样,高效快捷地给棉花去籽并纺织,但这些门道,他都门清。 

 这段日子,他在百忙之中鼓捣出了复合肥。 

 上林苑监也因为他去年随口一句话,从南疆引进了新粮种。 

 这都是为了改善大明朝百姓的温饱问题。 

 如今,只要把棉花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百姓的穿衣保暖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吃饱穿暖,在多数时候,是人们最基本的愿望。 

 这边,朱允熥已经让缪良哲带路,去查看棉花地。 

 刘远在后边犹豫着要不要跟上,轻声说:“三爷,天快黑了。” 

 老是天黑才回皇宫,传出去总归不好。 

 朱允熥撇了撇嘴,没搭理刘远。 

 很快,一行人来到一块新近栽植的棉花地前,棉花株高仅及小腿。 

 缪良哲已提来一桶水站在一旁。 

 他看了看朱允熥沾满泥点的裤腿,“皇太孙先洗洗脚吧。” 

 朱允熥倒也不讲究,索性坐到田埂上,边洗腿边问缪良哲。 

 “上林苑监共种了多少织贝?” 

 缪良哲回答:“今年种了十几亩。” 

 朱允熥接着问:“收成怎么样?” 

 “去年每亩产一石八。” 

 朱允熥心算一下,亩产约莫180斤,远不如他后世的亩产250斤。 

 但是,考虑到现在的种子和技术,能达到180斤,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收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