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这一次,可是一个富裕的仗


 殿内侍立的太监们在总管的调度下,迅速搬来了十几张凳子。 

 詹徽等一众人等躬身行礼:“谢皇上隆恩。” 

 半坐半立之间,不敢有丝毫怠慢,个个腰背挺得笔直,生怕在皇上面前失了臣子体面。 

 朱元璋将茶杯轻轻放下,也坐到了雕花木椅上:“你们心中该有数咱是为了何事召见你们吧?” 

 常升当即站起:“陛下意图征伐安南等地的叛逆。” 

 朱元璋微微颔首,挥手示意安静,目光转向朱标,再转头继续说:“太孙监国已有些时日,做君王的,不仅要能稳固朝堂,还需了解边疆,精通兵法,体恤民间疾苦。” 

 这是否是在为大明未来的君主树立标准? 

 此刻能踏入武英殿的,无不是大明官场金字塔尖上最具智慧之人。 

 朱元璋的每个举动,每句话,背后都藏着深意,远非字面上那么简单。 

 詹徽自觉肩上担子沉重,也站起身来,字字铿锵:“太孙天资聪颖,孝顺仁德,治国有方,锐意改革,实属难得的明君之才。” 

 “不过是小孩子心性罢了。” 

 朱元璋语气平淡,随即话锋一转,“如今安南等地蠢蠢欲动,国家虽不缺粮饷,南方军务却亟待整顿。咱意欲让太孙加入军营,南下历练,亲身感受战场。” 

 皇上真要太孙亲率大军,平定安南叛乱? 

 虽然詹徽等文臣心里早有预感,但亲耳听见这决定,感受又不同往常。 

 若是那些直言敢谏的御史在场,怕是要据理力争,强调太孙身为储君,关乎国本,不可轻易离开朝廷核心,更不能以尊贵之躯涉险边疆。 

 可眼前的是詹徽等人。 

 他们固然也有此顾虑,但相比之下,他们更害怕太孙亲征会为前线带来不确定因素。毕竟,太孙一旦踏入军营,无论谁担任统帅,谁指挥兵卒,都得首先考虑太孙的安全。 

 茹瑺沉吟片刻,目光转向一旁的常升。 

 如今皇上要南征,开国公几乎是不二之选,至多再下诏让西平侯沐英自云南发兵,侧面包抄,震慑寮人及安南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