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什么安南人,咱们现在是大明人(第3页)

 据说,大明百姓正经历一场土地税的革新,皇帝陛下正竭力让每个人都能减轻税负,确保人人有饭吃,有衣穿。 

 还听说,应天府附近的州县,治安好到晚上都不用关门。 

 家家户户的粮仓里,粮食快要溢出来了。 

 接近清化城时,这些人又听说,大明朝正计划让所有未及弱冠的孩子都能进入学堂,朝廷出资出粮供孩子们念书。 

 不强求金榜题名,但保证孩子们成人后能识文断字,懂得算数。 

 更有消息说,这项政策貌似先在交趾道试行。 

 那说的不就是咱们这些大明交趾道的孩子吗。 

 一瞬间,这些百姓心头涌起了一股难以名状的情绪。 

 这是一种不逊于大明中原子民,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的奇特自豪感。 

 刚才提问的那人连忙追问道:“将军的意思是,我们也算大明人了?” 

 这个问题里带着几分迟疑,还有些许忧虑,但眼神中尽是期待。 

 胖将军用力颔首,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响亮地说。 

 “大家进城领了粮食,再到军队文书那儿登个记,从此就是大明朝一分子啦。” 

 这时,有人又发问:“咱们既然已是大明子民,能不能有幸见见太孙殿下呢?” 

 问完这话,他小心翼翼地瞅了瞅胖将军。 

 “我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卑微,没敢想跑去应天府面谢皇帝陛下的洪恩。但太孙就在这里,是他让我们有了地种粮,有了房可住。” 

 “咱们交趾道的人讲究知恩图报,太孙是我们大恩人,得当面谢谢才行。” 

 安南人? 

 那是什么? 

 我们现在就是大明人。 

 这问话的汉子年纪不大,顶多也就30出头,眼里那份真挚和感动却是藏也藏不住。 

 胖将军离得近,这一切瞧得清清楚楚。 

 交趾道的百姓啊, 

 他们开始自发地认为自己属于大明交趾道了。 

 这实在是好事, 

 就像之前回来的那些流民,身份认同也在慢慢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