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闲来无事,勾栏听曲(第3页)

 又逢恩科之年,应天府内学子如云,江宁夫子庙,贡院,日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街头巷尾,还能见到几个因前夜畅饮过度而宿醉未醒的学子。 

 即便街上行人络绎不绝,也扰不醒他们的沉睡。 

 恩科之时,这等光景早已不足为奇。 

 甚至在秦淮河中,也不时能听说有哪位书生,深夜酗酒,寻欢作乐,不慎落水溺亡的悲剧。 

 没过多久,三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踏入雅舍。 

 正如朱允熥所预料,刘远跟周豪二人,即便脸已泛红,依旧端坐得一丝不苟,一心沉浸在饮酒之中。 

 今年恩科,注定是心学崛起的关键时刻。 

 洪武25年的那次科考,心学首次显露锋芒。 

 尽管由于各种缘由,仅有少数几个心学之士挤进了进士行列。 

 而两年的时光里,随着书报局不遗余力的宣传,朝廷内部那微妙的中立态度,以及对心学既不明拒也不全纳的暧昧策略。 

 不管是否真心,表明心学立场的读书人数量日益增长。 

 “进士比街上的狗还多。” 

 朱允熥目光穿越河岸,暗自嘀咕。 

 这便是他对于恩科以及儒家正统之争的深层意图,一个他绝不会在解缙等面前吐露的秘密。 

 大明人人都梦想成为两榜进士,以此踏入仕途。 

 可培养出两榜进士的儒家学派自然备受追捧。 

 不论是理学还是心学。 

 看那些民间学子的站队就知道,只要能助他们成为两榜进士。 

 今天他们可以是理学门徒,明天就能宣称自己是心学传承者。 

 让进士这个头衔不再稀有,不再是通往官场的唯一门票。 

 这才是朱允熥心中的真正变革图景。 

 交趾道内,一项前所未有的政策正在悄然实施。 

 无论进士还是举人,一旦成为交趾道的地方官员,都需要通过额外的考核。 

 而且这考核已细化到了按部门,按专业。 

 精通农业,水利,建筑的,可以成为州府的布政使,知府或知县。 

 甚至进入户工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