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周王送药


 首次试验完毕,士兵们迅速清空了上游大坝后的积水,重新布置了下游渠道中的泥沙。 

 “接下来是百年一遇的大水。” 

 潘开朗的声音更加响亮了。 

 现场的官员不由自主地靠近试验渠道,想看得更真切。 

 水更多,速度更急,气势更盛。 

 官员们三两成群,一步步从上游走向下游。 

 堤岸坚固,河流顺畅,过了三门峡,水位被牢牢控制在堤坝之下,淤泥如同沸腾的粥,被一股接一股的上游洪流卷走。 

 末了,河道毫发未损,下游的淤泥竟被冲刷掉大半。 

 观众中已有人暗暗惊叹。 

 虽说这演示与真正的黄河情景天差地别,但背后的道理相通。 

 但潘开朗并未给众人太多缓冲的时间。 

 第三次,模拟千年难遇洪水从上游倾泻而下。 

 渠道开始有细微的颤动。 

 堤坝虽出现了几处破损,却依然屹立在汹涌波涛中。 

 下游,整片河底似被掀起,携带着泥沙的河水终于漫过了依照潘开朗治河理念建造的缕堤。 

 一些之前经历两轮冲刷的地方,这次终未能幸免,出现了决口。 

 不过很快,缕堤后的格堤便阻拦住了溢出的河水,远处的遥堤更是在最后一刻阻挡了洪水的肆虐。 

 几个士兵在潘开朗的指导下,看似玩笑般地堆砌起月堤,修补着缕堤的缺口。 

 待到士兵们浑身泥泞,水流也渐渐平息。 

 “河道内的淤泥几乎全被清除干净了。” 

 “算算看,这样的决口在黄河上会有多宽?” 

 “这方法……这方法……” 

 “真的可行吗?” 

 “算到了。” 

 “千年难遇的洪水,决口宽度为150丈。” 

 “这种方法行得通。” 

 这不是真正的黄河,不是那近在咫尺的黄河大堤。 

 随行官员心里反复提醒自己,然而眼前仿照黄河建造的水道却是个不容忽视的证明。 

 道理是一致的。 

 潘开朗的治河法,经过一次次的验证,其可靠性不言而喻。 

 即便是最初持有保留意见的几位工部官员,此刻也开始质疑自己之前的犹豫是否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