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五军都督府的老家伙,该活动一下筋骨了(第2页)
很多时候,能让皇帝眼熟的官员,只要表现尚可,无恶名在外,官运通常不会差到哪里去。
解缙也开始为后辈在官场上的晋升铺路了吗?
望着面前的二人,朱元璋心中暗自揣摩。
他漫不经心地挥挥手:“咱很好,无需多礼。说吧,这时候来,有何要事禀报?”
解缙留意到皇上气色不错。
近年来,朝廷政务大多已实际移交给朱标处理,唯有涉及国家根本的大事,朱元璋才会过问。
不过,接下来皇上的心情恐怕会有大的变化。
解缙心中犹豫片刻,意识到自己应当先去东宫请示朱标,再提觐见之事。
如今,却成了他独自带着学生面对皇上。
见解缙迟迟未言,朱元璋愈发热切地认为,解缙确实在为这位年轻后辈的前程打算。
朱元璋轻笑一声,转向许星阑:“咱看你面生得很,你叫啥,在哪个衙门任职?”
首次直面皇上的询问,许星阑顿时全身紧绷。
想起老师之前的叮嘱,此刻又得亲自应对皇上。
许星阑只好低头细声答道:“回皇上,微臣许星阑,洪武25年科举进士,实习两年,现任通政使司知事。”
朱元璋眉间微蹙,脑海里隐约有了印象,应了一声:“咱记得你,前几天标儿还提过。”
随即,朱元璋不解地看向解缙:“标儿曾请求将他调至吏部文选司,咱也同意了。”
朱元璋的话意不言自明。
既然许星阑已被朱标推荐,并且已批准升任吏部文选司主事,解缙为何还领着他来,莫非是为表谢意?
若真这样,为何久久不言语。
解缙的面色几番变化,最终深深吸了一口气,跪倒在地。
“皇上,河南道,山东道爆发叛乱,涉及多地及军事卫所,目前仅中都府与徐州府尚有奏报传来。”
许星阑内心忐忑,见老师跪下,也连忙跟着跪倒。
解缙紧接着开口,急急补充:“目前尚未收到太孙的确切消息,但臣相信,有羽林右卫指挥使汤辉保护在侧,加之现任河南都司陶庆的辅佐,太孙定能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