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爆炸的榴莲
第706章 头儿,你这次要当百户了(第2页)
造船厂依偎长江之畔,一圈坚固围墙将其与外界隔绝开来。
穿过几排朴素的庭院与工房,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造船原料。
3条宽度达30丈,延伸200丈之遥的水道,与中央的造船平台并驾齐驱。
即便未及平台跟前,也清晰可见两侧水道与平台之上错落有致地停放着近二十艘或大或小,正处于不同建造阶段的巨轮。
其中既有当世无双的宝船,亦不乏福船、楼船等海军利器,还有诸多以中山王府为首的海运商家订制的商船。
面对这些庞然大物,人类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自身渺小,那份视觉上的巨大落差跟心灵震撼,催生出一种敬畏之情。
而当这等壮观之景以几十计地排列眼前,敬畏之心几乎令人窒息。
在这连绵不绝的视觉冲击下,朱元璋不自觉地加深了呼吸。
他的目光所及,是无数匠人正穿梭忙碌于那五座造船平台之上。
巨大龙骨宛如脊梁,串联起一艘艘巨舰骨架,厚重坚实的甲板安装的严丝合缝。
小型蒸汽机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建造之中。
每个造船台都被浓浓的烟雾缭绕,蒸汽机呼呼作响,不是吊起沉重的钢铁构件,就是拉着长木料,精准投放到造船的各个角落。
工人们的眼里满是手头的活计,心里装的则是即将成型,预备滑入旁边直通长江水道的艘艘巨轮。
远远地,在三条水渠的尾端,长江宽阔的水面上。
一艘巍峨的战舰缓缓东西向抛锚,稳稳停泊在波光粼粼的江心。
炮声隆隆,回响在船坞的每一个角落,久久不息。
“龙江船厂的5个造船区,只有一个对外开放接单造船,算是给船厂跟朝廷添些外快。”
朱允熥稳步走近,悄声在朱元璋背后解说。
朱元璋微微颔首:“是徐家跟其他几户的海运生意吧。”
朱允熥轻应一声:“中山王府名下的田产,这几年都转出去了,换成了交趾那边的产业。有了这个基础,海运事宜才逐步开展起来。”
“而今,朝廷跟民间的海运,虽有半数握在他们几户手里,但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朝廷并不太担心海运失控。实际上,中山王府几户海运,朝廷虽然没有直接参股,但内库却分得了三成利益。”
穿过几排朴素的庭院与工房,映入眼帘的是堆积如山的造船原料。
3条宽度达30丈,延伸200丈之遥的水道,与中央的造船平台并驾齐驱。
即便未及平台跟前,也清晰可见两侧水道与平台之上错落有致地停放着近二十艘或大或小,正处于不同建造阶段的巨轮。
其中既有当世无双的宝船,亦不乏福船、楼船等海军利器,还有诸多以中山王府为首的海运商家订制的商船。
面对这些庞然大物,人类总会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自身渺小,那份视觉上的巨大落差跟心灵震撼,催生出一种敬畏之情。
而当这等壮观之景以几十计地排列眼前,敬畏之心几乎令人窒息。
在这连绵不绝的视觉冲击下,朱元璋不自觉地加深了呼吸。
他的目光所及,是无数匠人正穿梭忙碌于那五座造船平台之上。
巨大龙骨宛如脊梁,串联起一艘艘巨舰骨架,厚重坚实的甲板安装的严丝合缝。
小型蒸汽机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建造之中。
每个造船台都被浓浓的烟雾缭绕,蒸汽机呼呼作响,不是吊起沉重的钢铁构件,就是拉着长木料,精准投放到造船的各个角落。
工人们的眼里满是手头的活计,心里装的则是即将成型,预备滑入旁边直通长江水道的艘艘巨轮。
远远地,在三条水渠的尾端,长江宽阔的水面上。
一艘巍峨的战舰缓缓东西向抛锚,稳稳停泊在波光粼粼的江心。
炮声隆隆,回响在船坞的每一个角落,久久不息。
“龙江船厂的5个造船区,只有一个对外开放接单造船,算是给船厂跟朝廷添些外快。”
朱允熥稳步走近,悄声在朱元璋背后解说。
朱元璋微微颔首:“是徐家跟其他几户的海运生意吧。”
朱允熥轻应一声:“中山王府名下的田产,这几年都转出去了,换成了交趾那边的产业。有了这个基础,海运事宜才逐步开展起来。”
“而今,朝廷跟民间的海运,虽有半数握在他们几户手里,但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朝廷并不太担心海运失控。实际上,中山王府几户海运,朝廷虽然没有直接参股,但内库却分得了三成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