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将大明的内部矛盾导向外部


 朱元璋眉峰微蹙,问道:“如此说来,你意在以利相诱于文臣?” 

 朱允熥颔首回道:“曲阜世家没了,进士登科不再直授官职,心学之火如野火燎原,散落天下,静候时机成熟,世人皆求真务实。” 

 “然则,在新政推行之下,我中原千年积淀之思想,能否真正转变?孙儿以为,此非旦夕可成。假使将来新政稍有偏颇,那些沉渣是否会重新泛起?孙儿认为,此为必然之势。” 

 “因此,孙儿思索,或应在思想层面加以变革,让世人明白,千百年来的旧观念,已难适应当今大明。” 

 无广阔疆域,难以成就大国基业。 

 而辽阔国土亦易使人安于现状,误以为物产丰饶,进而陷入内耗循环。 

 大明面临的难题何在? 

 众说纷纭,各执一词。 

 究其根本,仍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分配机制之上。 

 历朝历代,皆以广袤土地与低廉人力为基础,在乱世之后筑就繁华盛世。 

 然而,分配机制却常被忽视。 

 大明欲图长治久安,必须不断开拓新资源,并尽力纠正分配不均,将矛盾与利益导向外部,缓解内部矛盾,直至所有人明白过来。 

 原来中原非想象中的宽广,实则何其狭小。 

 而在中原之外,尚有更辽阔的土地、无穷的资源,犹如勾栏瓦舍中低廉的交易,供人随意取用,为所欲为。 

 朱元璋沉思良久,仔细咂摸着事情的来龙去脉,半晌后缓缓道:“文人步伐,哪是说改就能改的。” 

 呵。 

 朱允熥鼻腔里挤出一声冷笑:“改不了,朝廷自会出手替他们改。” 

 封王赏功之策,对那百万大明军士来说,平定内乱,也是功不可没。 

 朱元璋沉默良久,只轻拍了两下身前栏杆,一语不发。 

 这便是默认了。 

 朱允熥脸上挂着微笑,目光越过战舰前端,八卦洲的轮廓已映入眼帘,龙江船厂筑起的水泥哨所,硬朗地矗立在岸边。 

 “监测航速。” 

 甲板中段,有人大声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