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灭明之战(第3页)

 在这十年里,蜀国的工业、农业获得了全方位、快速发展。


 更关键的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所所学堂中,孩童们正在认真学习。


 他们的课本不但有《三字经》、《千字文》、《论语》这些传统书籍,更是有经过适度改编后的《小学科学常识》、《小学数学》等书籍。


 而在成年人的课堂中,还有《物理》、《化学》、《农业百科全书》等课程。


 “年轻人果然更有魄力啊!”


 武酒不禁感慨道。


 这是因为。


 李定国不但将数学、物理、化学、农业等课程纳入教材,更是大刀阔斧地改革了教育体系。


 首先便是实行了3年义务教育。


 凡是六岁以上的男童都应接受义务教育,若无特殊情况,年满8岁仍未接受教育,其父母将受到惩罚。


 当然了。


 为了保障这项制度实施到位,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就连笔墨纸砚也是由朝廷提供。


 这绝对是大手笔了。


 不过受限于时代和思想的局限性,这项制度目前只针对男童。


 实际上。


 北方那位比他更年轻的统帅李来亨,行事作风更加激进。


 大顺国直接废除了科举,设立小学、中学、大学,按照学历授予官职、工作。


 相对来说,东北方的黄得功行动要保守许多,东南方混乱的南明朝廷更是因为种种原因,压根没有推广物理、化学与农业科学。


 确切地说。


 在工业、农业、教育等各方面,蜀国都走在了前列,大顺紧随其后。


 然后才是大燕(黄得功)。


 最后是南明三王。


 把持着南明朝廷的江南士绅们,将钢铁、纺织、先进农业等知识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剥削百姓,压根没有分享出去的欲望。


 正因此。


 他们的发展落在了最后。


 原本最为富庶的江南膏腴之地,竟然显露出一种颓败、消沉的王朝末期景象。


 也正因此。


 在今天,蜀王李定国集结新式陆军8万人、海军战船120艘,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明之战。


 喜欢人类穿越了,却没带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