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七里香国际花卉公司(第2页)

 不仅有一次吃饱饱,还有长线的供应链生意。

 出手最阔绰的绝对是英国王室,一下签订了二十年份的花卉供应,每年自带5%的涨幅,有非日常花卉使用的节庆装饰或是典礼需要,还会另外订购。

 “我在欧洲能做的生意基本到极限了。”何丹青说:“我的伙伴最近给我的策划,下面最重要的市场在亚洲,其中也有需要我做的部分,主要是宣传和推广。”

 花卉的消费市场已经形成了欧共体、北美、东南亚的三大花卉消费中心,何丹青已经基本拿下了欧共体的顶级圈层。

 整个国际花卉市场超过500亿欧元的资金流动,其中欧共体占据了其中40%的市场,而何丹青还把握住了其中最顶尖的10%。

 瑞典王室的这一把泼天富贵也接的严严实实,这不比他们开放王宫供人参观挣钱,他们每年都邀请何丹青和他的家人去参加他们的复活节和圣诞节晚宴。

 而尚有发展余力的亚太市场当前只占据国际市场中的25%,亚洲凭借热带花卉、本土性花卉和反季节的中档鲜切花逐渐成为一个新的国际性的花卉集散中心。

 何丹青是来加入这个大家庭的,他在港岛组成了以亚太面孔为核心成员的新管理组,近期在磨刀霍霍的准备杀入亚太市场。

 在亚洲的策略就和欧洲的发展策略就完全不一样了,在欧洲他们以王室纽带,硬生生在已成熟的花卉市场里撕开道口子,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在这里,他们是天降资本,他们有本土没有的地中海气候性花卉和欧洲气候性花卉,他们可以靠区别于本土市场的高档花卉,收获在亚洲的第一桶金,但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他们必须进行本土化,必须必须融入当地市场。

 对于开拓亚洲版图这个事,何丹青非常乐观,他有成熟的欧洲基本盘,失败也不过是缩回欧洲,没什么可以害怕的。

 所以何丹青已经在云南承包花田了,他的公司有将欧洲高档花卉带入亚洲的天然能力,没有其他公司还拥有这样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而本土花卉的开发他们也必须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