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京都风云终(第2页)

 而且,皇子们以后也会收心老实下来,至少明面上那些争斗不会有了。定下了储君人选,这个众所周知,现在也在众人的注视下,梁九功亲自扶梯,康熙将那份圣旨放在牌匾后面的,可是谁能保证中途皇上不会更换名单呢?

 而且这种更换储君的方式还同时不会影响大清的运转,因为储君一直有,只不过人选不确定而已,哪怕是更换储君也不会产生朝廷动荡。

 今日下朝时间不算早,但是很多大臣们也没有立马就回去休息,而是三三两两的约在一起,开个小包厢或者这个地方相聚。今日发生的事情对他们的冲击不可谓不大,这关系到以后他们到底该如何做。

 内心坚定的保皇党们倒是没什么担心的,该如何就如何,可是像他们这种最喜欢投机取巧,最想要从龙之功的,接下来该如何做,就是很迷茫了,不仅迷茫,选择方向也定不下来,因为一旦出了差错,那可就是一步错步步错了。

 退朝后,康熙也没有闲着,别看他刚刚在朝堂上大发雷霆,实际上他早就已经不生气、过了那个点了,他今日更多的目的是了解到底有多少有异心的大臣。

 事实证明,他这一次的谋略是成功的,同时又是失败的。成功是因为,他的一条计策就认清了很多大臣的内心和嘴脸,失败的同样是这个原因,他没想过自己现在的朝堂班子已经被渗透到了这个地步,紧紧跟在他身后的朝堂上不足三成。

 这让他想到了之前胤礽提起的启用新人的计划,现在看来,胤礽算是未雨绸缪了,朝堂上也是时候更换新鲜血液了,队伍中也是时候清除这些年老体衰的,启用年轻人了。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确定两广总督的人选,胤礽那边已经来信说将石廷柱等乱臣贼子缉拿了,他也在尽力利用原有人员班底处理事务,但是这总督人选还是需要朝廷来确定,需要皇上下旨安排。

 康熙今日还真的看好了人选,那个人就是胤礽早前的伴读张廷玉。说来这个张廷玉,在他父亲张英的荣光掩饰下,还真的是一点也不怎么起眼,又加上一直没有成婚,这几年在朝堂上好像是一个小透明一样。

 康熙也是在这一次立储争议之事上注意到了这么个小人物,别的不说,当时围在张英身边的可都是保皇党,而据他所知,这些人能够被说服,可全靠这张廷玉出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