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翻译人才

    其实,从前一个多月前开始,汤处就组织人员讨论如何解决这种“瓶颈”现状了。

    只不过,相关的会议已经开了好几轮。

    无论是办案人员、管理人员,还是那帮技术专家,大家都没能提出实际性的解决方案。

    最终,讨论又回归到传统的作业方式,通过增加人手来加大输出。

    也就是这个时候,一个经常玩飞信的技术人员,推荐了飞宇科技的智能客服系统。

    都是搞技术的,产品用了什么技术原理,自然是一目了然。

    本来,大部分人都是不信的。

    以这个年代的信息技术水平来说,最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文本匹配识别,一旦文本长度稍微长一点,系统就没办法了。

    至于海量级的文本语义识别、语音识别、视频行为分析,这些作为以后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具现化场景,这个时期连欧美国家都没有成熟的技术。

    这个时候,你说国内一家民营企业有这么牛逼的技术,听起来确实难以置信。

    一番试用之后,一帮技术专家都不同程度动摇了。

    然后,汤处直接派人去国家专利局复印了宇依科技的专利申报材料。

    有系统技术规格文档、详实的测试报告、系统截图等材料,这下可信度就高了。

    再后来,了解到公 安部里有一套已经交付运行的版本。

    趁着这次双边交流,汤处就带了一个技术专家,临时加入了交流队伍里。

    考察的结果肯定是满意的,这才是江飞宇能够坐在这里谈合作的原因。

    江飞宇详细地问道:“汤处,不知道贵方是希望怎么合作?我们只提供底层的算法模块,由你们自己开发上层应用?还是参照部里的建设模式,我们提供整体的系统项目建设?”

    因为刚才汤处提到了他们也有自己的爬虫工具,所以江飞宇才有此一问。

    汤处说道:“合作模式这个好说,但是目前我这里有一个急切的问题,需要小江同志你给个答复。”

    “汤处,您请说,我知道的,肯定如实回答!”

    江飞宇稍微有点紧张起来,不知道对方要问什么问题。

    这种涉密单位的能量不可小嘘,谁知道他们会问什么隐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