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祭祖(小)

 “李哥,家里咋样?”


 坐在这台新买的林肯领航员副驾驶,许鑫有些疲惫的打了个哈欠。


 那疯女娃下午不要个逑命咧。


 差点没把咱许三金胯骨坐碎。


 疯成撒了嘛!


 真是……


 “挺好。”


 李豪点点头:


 “新弄的几个矿都在建,今年村里光一号矿分红一家分了能有三百多万。都挺好~”


 “嗯……”


 分红许鑫已经看不在眼里了,但村里有些人属于那种不想折腾的本分人,都是靠红利分红的。


 于是顺着李豪的话应了一声后,又问了一句:


 “我爸咋样?身体咋样?薛姨会照顾人不?”


 “已经不是薛姨了。”


 当着许鑫的面, 李豪有什么说什么。


 听的许鑫嘴角一抽……


 “换过了?”


 “嗯,她要去欧洲读书,就分开了。”


 “……那现在是谁?”


 “上次去看你回来时候,在飞机上认识的一个空姐,姓赵。”


 “……”


 老汉你玩的……


 可太花了啊。


 带着几分感慨,许鑫无奈的摇了摇头:


 “这人咋样?”


 “还不错, 就是年轻,任性,能花钱。前几天刚去了躺香江, 连买带玩的,花了一两百个。但嘴甜,会哄人开心。”


 “……啧。就没有那种……正儿八经的,能和老汉一条心那种,踏踏实实的吗?”


 “这个……暂时还真没。不过我估计这个也快换了。”


 “……为甚?”


 “前几天去香江玩,这姑娘约了几个闺蜜……“


 “……”


 李豪没说完,但许鑫已经“明白”了。


 他不会……也不敢想老汉和这“几个”闺蜜的关系。


 那是他爸。


 要真去想……实在是无法想象。


 只有一阵阵尴尬……


 于是只能无语的结束了这个话题,打开车窗点了一颗烟。


 一小时后,十点多,许鑫回到了家。


 照例,许大强带着一口浓浓思念的“呢滴娃”第一个冲了出来, 然后是许淼、张倩倩……以及那个模样看起来青春靓丽的“赵姨”。


 实话实说。


 和自家小女友比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不过还是不碍着他和气的打了个招呼:


 “赵姨。”


 接着, 一家人虽然都已经吃过饭, 可俗话说上车饺子下车面,许大强还是用一碗地道的羊肉面, 抚慰了儿子那思乡的灵魂。


 犹如寂静而厚重的神木县这片热土一般。


 欢迎着他这个游子……


 回家了。


 ……


 “事做的咋样了哇?”


 听到老爹的话,许鑫自然知道……他关心的不是电影, 而是奥运会。只不过这个家里目前还有外人, 不好明说。


 于是点点头:


 “挺好,方案已经提交上去了,年后应该出结果了。”


 而听到这话,许大强就放松了下来:


 “好好好,好滴很,好滴很……待到初几走?年能过完哇?”


 “过不完,初六就得走,拍的电影还要忙。”


 “呃……”


 听到这话,许大强有些失落……


 虽然想看儿子就能去看,可毕竟在所有人的习惯里,只有在家,才不算是分别。而再除了家的任何地方见面,充其量只是探望或者相聚而已。


 不过嘛……


 娃有出息。


 不拦着。


 更何况还有好消息呢……


 “今年咱家坐第一席!红帖已经出了,酒席也全是咱家操办!想吃甚哇?“


 “哦?”


 许鑫眼睛亮了起来。


 想了想,说道:


 “弄全碟过分不……”


 “过分个撒嘛,这不弄全碟,上哪还能吃全碟了哇?”


 “那就全碟!”


 “……嗯, 全碟!”


 所谓的全碟, 其实就是杀三牲祭天, 缚三禽祭地,十二碗全福的统称。


 猪牛羊为三牲,鸡鸭鹅为三禽,而十二碗则是以橘子、柿子、苹果、柚子这种的十二种实心水果。切忌用空心的,那是大不敬,犯子孙忌讳的。然后就是十二道素菜,以及十二道荤菜。


 除了三牲头颅以牢祭供奉祖先外,族人们会在年三十这天的早上开始祭祖,中午吃饭,然后晚上打包了祭祖的剩菜在加上各自家里的饭菜为年夜饭,以及晚上的那顿饺子。


 是这么个流程。


 大年三十这一整天,几乎可以说都是在忙碌中度过。


 谁家今年对村里功劳大,谁家张罗,请客,坐离祖宗最近的那一桌。


 当然了,这也是这几年才改的。


 以前许家湾穷的时候,都是大家凑钱,谁凑的最多,谁坐第一桌。


 那时候许家湾穷啊,没办法,所以就集全村之力来祭祖。而有的吃不起肉的家庭咋办?就分祭祖时的肉食拿回家过年。


 但现在有钱了,祭祖就从“合力让大伙过个能吃上肉的好年”变成了“谁家今年最风光,谁家请大伙吃肉过个好年”。


 没什么特别大的讲究,但实际上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一个村子的人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罢了。


 一个村的人和和美美,祖宗看了也会高兴。


 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的原因。


 而一开始富起来的时候,大家还攀比谁家赚钱最多。但陆陆续续的,比的就是谁对村子里贡献大,修路多,或者是帮忙多,或者是干嘛干嘛的……


 今年是没的比了。


 修在多的路,盖再多的小学,或者是带动大伙赚多少钱……都没许鑫一个人的功劳大。


 因为许鑫是给国家在忙!


 能坐头一桌的原因也就这么简单。


 但桌子上多少道菜也有说法,那就是看功劳大小。要只是小打小闹的赚了多少钱或者是干嘛干嘛的,那八个菜就够了。而再往高一些,比如给村里做了多少贡献,带动大伙干了什么,或者是在神木县里面做了什么让许家湾露脸的事情,那就是十盘。


 而许鑫这种……十二盘的全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哪怕他奥运会火炬的事情还在保密中,也是一样。


 因为他确确实实给国家做贡献了。


 十二盘,摆满!


 而从老爸那得到了确认后,他点点头:


 “名单呢?”


 “也是咱家拟,除了张先生外,其他的你看着来……”


 “呢可不拟,爸泥来嘛,二太爷、五太爷……就是这些人嘛。咱不动,不能让村里人觉得咱小气。那些都是国家的老功臣,要呢说,就不变就行咧。”


 父子俩说的张先生,叫做张明达,是许家湾的女婿……


 而之所以要特别把他刨除在外……或者说拟名单时默认他坐在第一桌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张明达,张老师。


 是当时支教过来的许家湾唯一一位老师。


 他来之前,村里人平均文化水平就是文盲。


 是他来了之后,才让村里的娃娃们有了学可上。


 而当时村里的小学,就是两间黄土房子。村里的男人们亲自一砖一瓦给盖的。一间当教室,一间当张老师和当时另一位老师的宿舍。


 当年的许家湾太穷了,穷的什么都给不起。


 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心意。


 而张老师在这里一待,就是二十年。从青年,到现如今的华发以生。而另一位老师只待了半年就跑了。


 只剩下了张老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