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不是老狗
168.《SECRET》,XUXIN(第3页)
“有大佬知道王佳卫这片子要获奖的话,奖项算不算咱们国家的啊?出来解释下”
“侯孝闲的《红气球》会入围吗?”
“姜纹到底送审通过了没啊?急死我了。”
“法国人的工作效率也太慢了”
一条条主题帖子后面,都是一个焦急的网民在等待。
没办法,年年都这样。
就如同张一谋所说那样,在第五代导演的思潮热议逐渐退却后,当初惊艳世界的天朝深度也逐渐走入了末路。
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
九十年代第五代导演去三大里面搅动风云的场景,给了不少导演营造出了一个只要题材是“小人物、时代变迁、挣扎、黑暗”的主题,那么就可以去三大溜达一圈的假象。
事实也是如此。
凡事都有利弊,可以说如今西方人对天朝的偏见,九十年代那些导演的作品起到了不少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部片子不拍点黑暗仿佛就不舒服一样。
结果拍的黑暗了,国内不让上,被禁后,就说什么限制艺术创作自由。
可却没人想过,在全天朝的人民都在为美好生活奋斗时,你拍的那跟个三孙子一样的玩意到底是特么为了艺术,还是胡编滥造的当一个无数先辈呕心沥血奋斗而来的光明未来的搅屎棍。
偏偏,还在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一个挨一个的在那比,诶你被禁了一部?哥们我被禁了两部,嗬,那是你牛比。不过我认识个被禁三部的,我把他喊来,咱们今天吃饭。
那德行就跟郭德刚相声里的反三俗专家一样一样的。
电影确实需要创作自由。
不错。
但同样的道理,刻意的歪曲、扭曲,那放到过去说是汉奸行为也不过分。
而国内被禁,没有恶心到自己人的这群人,却成功的给欧洲人留下了一个刻板印象外,也同时把第五代那些真正在探寻时代变迁的导演们的退路给堵死了。
欧洲人也不傻。
也会审美疲劳。
就跟林正英带火了僵尸题材的电影,结果一周之内香江电影推出了几百部粗制滥造的茅山道士打僵尸的垃圾电影一样。
在瓜分完了这时代变迁的蛋糕后,天朝电影从进入千禧年开始,确确实实在欧洲开始没落了。
虽然偶有水花,但都不是什么重要奖项。
当初来看还没觉得有什么,反倒觉得世界文化共通的一些喜欢电影的人,在经历了这段岁月后,就成了现如今这些网民发的帖子一样。
每年,都期待能看到新的东西,可每年看到的东西……都感觉脱离了自己所熟悉的那个世界。
往前数吧。
59届戛纳颗粒无收。
58届,王晓帅的电影《青红》获得了评委会认可,得到了评委会奖,但讲的东西吧,又是老一套。
看着跟封建时代满清遗老一样的父母,扼杀了自己女儿的梦想,迫害了女儿青红和恋人小根的分离,然后青红反抗父母,最后留下了一出悲剧。
咋样?
看着熟不熟?
把现代背景去掉,套上个民国的背景,你说它好听点是索家族长老和子嗣之间矛盾冲突的家庭故事,难听点就像是《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精神的综合体都行。
特别是拍摄手法,依旧是阴沉、黑暗、晦涩……
好像跟不搞这些,就不会拍电影一样。
电影需要深沉的元素不假,但天朝电影不能只有深沉元素吧?
再往前呢,王佳卫——《2046》。
别的不说,就问问那些夸这部电影好看的,有多少是真正看懂了《2046》里面的隐喻的,以及有多少人是跟风,为了给自己套上个文艺咖的头衔,昧着良心说好看的?
电影……最本质的东西,不是该讲一个好故事吗?
连当初模仿天朝电影的韩国这几年都开始转型了,怎么天朝人自己还拿着不放呢?
再往前,娄叶的谍战片《紫蝴蝶》。
照样是水花都没翻出来,只是入围,一点奖项都没拿到。
再再再往前,贾章柯的《故乡三部曲》之一的《任逍遥》……
就这些题材,你怎么看,都不像是给观众拍的电影,更像是为了去拿奖,或者是干嘛干嘛,故意拍出来的一些让大家看不懂的玩意。
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批量的网民涌入互联网,在网络上高谈阔论。讨论电影时,总会有人谈起天朝电影的黄金时代,聊《红高粱》、聊《霸王别姬》这些。
为什么经常聊起这些?因为他们首先是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并且把自己所寄托的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了故事之中。
因为辉煌过,所以想一直辉煌下去。
别管这获奖电影会不会看,喜欢不喜欢,只要能拿奖,就是牛比。
也不管能去戛纳或者三代的怎么都是那些老面孔,也不去思考为什么每年只有这些熟悉的面孔去那边,而不跟其他国家一样,每年都能冒出来一些人带着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什么都不考虑。
为了拿奖而拿奖。
有王佳卫选王佳卫,没王佳卫就选贾章柯。
要是谁都没有,就看谁的名字像天朝人……结果一查资料,原来是特么个韩国人……
当然了,不乏有一批人是真正喜欢电影,也懂行的人。
但真正懂电影的人,反倒不会去在这种时候特别关注谁谁谁进了决赛圈了没。
哪怕之前也有过关注,可他们关注的是电影,而并非这份名单。
最多就是看到哪个导演入围了,因为认可对方的实力而觉得理所应当,然后担忧对方拍的片子能不能在国内上映,仅此而已。
所以,之所以说炸锅的原因很简单。
就这些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反复问这人入围了没,或者选没选上的人,本身关注的角度也并非电影,而是直接冲着拿奖去的。不能说与电影本身背道而驰,但只能说是,他们对待电影的功利心,绝对要大于对电影的热爱。
而矮个子里拔将军,光一个王佳卫,他们可能觉得不保险。
所以,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在法国刚刚完成后期制作,还不知道能不能有时间入选参展的姜纹那部之前热度炒作就很高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身上。
而就在这时,戛纳电影吧的吧主,终于得到了这一届戛纳的名单,发了一条置顶帖子:
《第六十届戛纳提名名单》
帖子发出去一分钟,阅读量立刻就破了300。
两分钟,破了700。
三分钟后……
贴吧冒出来了一个帖子,让一些还来不及看的人感觉到有些莫名其妙,却同时符合所有人的认知:
“你特么在逗我?”
而这个帖子的名字叫做:
“《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仑也配去戛纳了吗?”
帖子的内容还不知晓。
但刷新一下网页后,更多相关主题冒了出来。
“周杰仑不是唱歌的么?怎么去戛纳了?”
“转载:《不能说的秘密》首支预告片。偶像剧风格?戛纳??”
“戛纳被周杰仑的脑残粉攻占了吗?”
“这名单没搞错?周杰仑?戛纳?姜纹呢?《太阳照常升起》呢?”
“???我看到了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有么有可能戛纳弄错了?”
“好了,现在戛纳的评选标准再也不是不能说的秘密了。”
以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帖子:
“不懂就问,许鑫是谁?”
求月票啦!兄弟们,在努努力哇!
(本章完)
“侯孝闲的《红气球》会入围吗?”
“姜纹到底送审通过了没啊?急死我了。”
“法国人的工作效率也太慢了”
一条条主题帖子后面,都是一个焦急的网民在等待。
没办法,年年都这样。
就如同张一谋所说那样,在第五代导演的思潮热议逐渐退却后,当初惊艳世界的天朝深度也逐渐走入了末路。
人,都是有审美疲劳的。
九十年代第五代导演去三大里面搅动风云的场景,给了不少导演营造出了一个只要题材是“小人物、时代变迁、挣扎、黑暗”的主题,那么就可以去三大溜达一圈的假象。
事实也是如此。
凡事都有利弊,可以说如今西方人对天朝的偏见,九十年代那些导演的作品起到了不少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部片子不拍点黑暗仿佛就不舒服一样。
结果拍的黑暗了,国内不让上,被禁后,就说什么限制艺术创作自由。
可却没人想过,在全天朝的人民都在为美好生活奋斗时,你拍的那跟个三孙子一样的玩意到底是特么为了艺术,还是胡编滥造的当一个无数先辈呕心沥血奋斗而来的光明未来的搅屎棍。
偏偏,还在那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一个挨一个的在那比,诶你被禁了一部?哥们我被禁了两部,嗬,那是你牛比。不过我认识个被禁三部的,我把他喊来,咱们今天吃饭。
那德行就跟郭德刚相声里的反三俗专家一样一样的。
电影确实需要创作自由。
不错。
但同样的道理,刻意的歪曲、扭曲,那放到过去说是汉奸行为也不过分。
而国内被禁,没有恶心到自己人的这群人,却成功的给欧洲人留下了一个刻板印象外,也同时把第五代那些真正在探寻时代变迁的导演们的退路给堵死了。
欧洲人也不傻。
也会审美疲劳。
就跟林正英带火了僵尸题材的电影,结果一周之内香江电影推出了几百部粗制滥造的茅山道士打僵尸的垃圾电影一样。
在瓜分完了这时代变迁的蛋糕后,天朝电影从进入千禧年开始,确确实实在欧洲开始没落了。
虽然偶有水花,但都不是什么重要奖项。
当初来看还没觉得有什么,反倒觉得世界文化共通的一些喜欢电影的人,在经历了这段岁月后,就成了现如今这些网民发的帖子一样。
每年,都期待能看到新的东西,可每年看到的东西……都感觉脱离了自己所熟悉的那个世界。
往前数吧。
59届戛纳颗粒无收。
58届,王晓帅的电影《青红》获得了评委会认可,得到了评委会奖,但讲的东西吧,又是老一套。
看着跟封建时代满清遗老一样的父母,扼杀了自己女儿的梦想,迫害了女儿青红和恋人小根的分离,然后青红反抗父母,最后留下了一出悲剧。
咋样?
看着熟不熟?
把现代背景去掉,套上个民国的背景,你说它好听点是索家族长老和子嗣之间矛盾冲突的家庭故事,难听点就像是《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精神的综合体都行。
特别是拍摄手法,依旧是阴沉、黑暗、晦涩……
好像跟不搞这些,就不会拍电影一样。
电影需要深沉的元素不假,但天朝电影不能只有深沉元素吧?
再往前呢,王佳卫——《2046》。
别的不说,就问问那些夸这部电影好看的,有多少是真正看懂了《2046》里面的隐喻的,以及有多少人是跟风,为了给自己套上个文艺咖的头衔,昧着良心说好看的?
电影……最本质的东西,不是该讲一个好故事吗?
连当初模仿天朝电影的韩国这几年都开始转型了,怎么天朝人自己还拿着不放呢?
再往前,娄叶的谍战片《紫蝴蝶》。
照样是水花都没翻出来,只是入围,一点奖项都没拿到。
再再再往前,贾章柯的《故乡三部曲》之一的《任逍遥》……
就这些题材,你怎么看,都不像是给观众拍的电影,更像是为了去拿奖,或者是干嘛干嘛,故意拍出来的一些让大家看不懂的玩意。
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大批量的网民涌入互联网,在网络上高谈阔论。讨论电影时,总会有人谈起天朝电影的黄金时代,聊《红高粱》、聊《霸王别姬》这些。
为什么经常聊起这些?因为他们首先是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并且把自己所寄托的精神完美的融合在了故事之中。
因为辉煌过,所以想一直辉煌下去。
别管这获奖电影会不会看,喜欢不喜欢,只要能拿奖,就是牛比。
也不管能去戛纳或者三代的怎么都是那些老面孔,也不去思考为什么每年只有这些熟悉的面孔去那边,而不跟其他国家一样,每年都能冒出来一些人带着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什么都不考虑。
为了拿奖而拿奖。
有王佳卫选王佳卫,没王佳卫就选贾章柯。
要是谁都没有,就看谁的名字像天朝人……结果一查资料,原来是特么个韩国人……
当然了,不乏有一批人是真正喜欢电影,也懂行的人。
但真正懂电影的人,反倒不会去在这种时候特别关注谁谁谁进了决赛圈了没。
哪怕之前也有过关注,可他们关注的是电影,而并非这份名单。
最多就是看到哪个导演入围了,因为认可对方的实力而觉得理所应当,然后担忧对方拍的片子能不能在国内上映,仅此而已。
所以,之所以说炸锅的原因很简单。
就这些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人,反复问这人入围了没,或者选没选上的人,本身关注的角度也并非电影,而是直接冲着拿奖去的。不能说与电影本身背道而驰,但只能说是,他们对待电影的功利心,绝对要大于对电影的热爱。
而矮个子里拔将军,光一个王佳卫,他们可能觉得不保险。
所以,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在法国刚刚完成后期制作,还不知道能不能有时间入选参展的姜纹那部之前热度炒作就很高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身上。
而就在这时,戛纳电影吧的吧主,终于得到了这一届戛纳的名单,发了一条置顶帖子:
《第六十届戛纳提名名单》
帖子发出去一分钟,阅读量立刻就破了300。
两分钟,破了700。
三分钟后……
贴吧冒出来了一个帖子,让一些还来不及看的人感觉到有些莫名其妙,却同时符合所有人的认知:
“你特么在逗我?”
而这个帖子的名字叫做:
“《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仑也配去戛纳了吗?”
帖子的内容还不知晓。
但刷新一下网页后,更多相关主题冒了出来。
“周杰仑不是唱歌的么?怎么去戛纳了?”
“转载:《不能说的秘密》首支预告片。偶像剧风格?戛纳??”
“戛纳被周杰仑的脑残粉攻占了吗?”
“这名单没搞错?周杰仑?戛纳?姜纹呢?《太阳照常升起》呢?”
“???我看到了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有么有可能戛纳弄错了?”
“好了,现在戛纳的评选标准再也不是不能说的秘密了。”
以及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帖子:
“不懂就问,许鑫是谁?”
求月票啦!兄弟们,在努努力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