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2页)

    直到1941年,科学家不仅发现了高效培养青霉素的方法,而且成功用玉米糖浆作为培养液,为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牛津大学科学家在1942年发明了冷冻干燥法分离提纯青霉素的工艺,他们利用这一技术得到了高质量的青霉素晶体,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突破,为青霉素的临床应用扫除了最大障碍。

    利用已有的工艺技术,在科学家和企业家的通力合作下,终于在1943年实现了青霉素的规模化生产。

    自从大量用于临床治疗以来,在七八十年历史中,包括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青霉素不仅拯救了数以亿计的生命,还为后来的抗生素新药物开发,提供了广阔的视角与思路。

    赫赫有名的青蒿素,成就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诺贝尔科学(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教授能取得成功,就在于她发现了从青蒿中分离提取青蒿素的乙醚萃取工艺。

    青蒿这种植物,自然分布很广,其功效在中医古方中早有记载,但现代医学对其使用方法有更高要求。

    虽然大家都知道青蒿的有效成分是青蒿素,但如何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使之方便在临床上使用,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不是有效成分被破坏,就是得不到高纯度结晶物。屠教授另辟蹊径,从溶剂萃取入手,发现乙醚萃取最有效。萃取工艺的创新,一举解决了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难题。

    ......

    吃五谷,生百病,这是人类面临的客观现实。一般的感冒发烧等小毛病,可以通过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自愈,而有些疾病,如历史上多次出现的大瘟疫,如果没有疫苗和疗效显著的药物治疗,人类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