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鉴宝师青云在眼前

第250章 突然的念头(第3页)

    难得的是,两件瓷器保存的极其完好,上面没有一点磕碰的痕迹,釉色鲜亮,包浆浓厚,应该是大开门的传世作品,并且历代都有人把玩赏析。

    最为难得的是,两件瓷器是完整的一对,要知道,流传了数百年的物件,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时代变迁、战争祸乱,能保持品相完好就殊为不易了,能凑成一对,更是万中无一,像许多拍卖行所拍的瓷器,大多都是孤品一件,极少有成对的物件。

    而很多喜爱收藏的人,为了将手中的物件凑成一对,不惜花费巨大的财力精力,往往还是求之不得,所以成对的珍品瓷器,在市场价格上,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了,那是要呈几何倍数的往上递增的。

    六千万!这两件瓷器花了六千万拍下的。

    最后,林如海叹息一声,对杜框道,典型的官窑作品,杜老师,我们终究是不得不从洋鬼子手里,把祖宗丢掉的宝贝用钱买回来呀!

    听林如海这么说,杜框的情绪也低落下来,虽然说卖家的信息保密,但从香江佳士得拍回来的清朝官窑瓷器,基本都是洋鬼子的东西,要么战乱要么走私。

    算了,买回来就好,别想那么多了,我们还是尽量欣赏艺术的精美吧,仅仅从升值角度看,六千万的价格不高,将来升值空间很大。林如海又道。

    杜框点点头,道,我发现了,我们不能参加春拍和秋拍,那些大拍想捡漏不容易,倒是一些临时安排的小拍,大藏家不甚重视,这次就是这样。

    林如海道,说的有理,杜老师,以后您担任古玩基金经理吧,我时间不多,也顾不过来。

    杜框听了连连摇手,林总,千万别,我最烦出差了,这次是临时帮忙,我还是愿意在家里欣赏,让我到处跑,我可干不来。

    苏芷凝已经和杜框谈过此事,还提了百万年薪的事情,杜框就是这么说的,林如海见此,也就不再劝。

    这两件瓷器坚定了林如海昨晚那个突然产生的念头,便即离开公司,去找梁可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