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鉴宝师青云在眼前

第501章 慈善

    左右无事,林如海开始查找乾隆与佛家法器的因缘。元、明、清三代王朝都深刻认识到藏传佛教对西.藏、内.蒙等边疆治理的重要性,清朝自入关以来更是注重维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尤其推崇格鲁派。

    乾隆帝尤其信奉格鲁派,他自幼与三世章嘉活佛一起读书学习,受章嘉活佛影响,笃信藏传佛教。他“兴黄教以安众蒙古”,以三世章嘉·若必多吉为国师。

    在章嘉国师的指导下,乾隆时期清宫建立了很多极具特色的佛堂建筑,规范了佛堂內部供奉布局,从而逐步完善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仪轨和法器供奉仪制,最终确定了一套完备而成熟的藏传佛教活动体系。

    故宫博物院的雨花阁和梵华楼,就是宫中最具特色的两座佛堂建筑,雨花阁体现了早期乾隆帝对藏传佛教密宗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理解。

    雨花阁共有四层,每层供奉着和上述四部相关的铜造像,因为藏传佛教中的一些诸如双身佛造像及其宗教文化中一些可怖的形象与宗教本身的神秘性,也让大众对于目前未开放的雨花阁充满了各种离奇的揣测。

    而较晩建造的六品佛楼梵华楼,建筑形制趋于统内部陈设更加完善、系统,反映出他对密宗四部更深层次的理解。梵华楼为清乾隆三十七年建,位于宁寿宫区最北端,供有乾隆三十九年造掐丝珐琅大佛塔6座,造型各异,豪华精美。

    二层明间供木雕金漆宗喀巴像,其余6间隔为6室,由西向东依次布置为:一室般若品(显宗部),二室无上阳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父续),三室无上阴体根本品(无上瑜伽部母续),四室瑜伽根本品(瑜伽部),五室德行根本品(行部),六室功行根本品(事部)。

    每室主供密宗、显宗主尊铜像,各9尊,供于北墙长案;东西壁为紫檀木千佛龛,内供122尊小铜像。6室供佛合计786尊。

    如果要在皇宫举办佛事活动,相关的法器就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套五件的佛前法器,相信就是为此打造的。

    将近中午时候,林如海打给汪琴,问道,“曾室长怎么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