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鉴宝师青云在眼前

第561章 番外(十六)圆明园(第2页)

    政治业绩明光普照,明智。这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到雍正十二年,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

    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全盛时期的圆明三园,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以及紫碧山房、藻园、若帆之阁、文源阁等处。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修建二十多景。

    圆明园的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应有尽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

    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亭、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将近上百处。

    在清室一百五十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藏有这个古老国家几千年的、多达几百万件的各式、各个朝代的名贵古董,如果园林被烧还可以重建的话,但那些象征这个国家古老文化的珍贵文物,则全被强盗掠走,再也难以讨回了。

    林如海与胖大海、葛三、铁牛四人出城,向城西走了不久,来到一处高岗上,林如海向

    西望去,只见亭台楼阁金碧辉煌,连绵不绝,在薄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