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地府有编制王北刁
第119章 试探与伏笔
实在想不通,找了个机会,他问朱由校:“陛下,你为何不揭穿当日读奏章的人?”
忙着做手工的朱由校抬头,看着萧希承这个道士,很随意地说:“没了魏伴伴,我更不自在了。东林书院的众位阁老,实在管得太多了!”
真相大白!
萧兵忆震惊地看着又转身忙活的朱由校,开始对他重新审视。
谁说他什么都不懂?
老朱家的权谋之术,难不成是刻在dna里的?
他这是觉得东林党人势力太过庞大,用魏忠贤来限制他们!
天启朝,一段时期号称“众正盈朝”。
是说东林党人获得政治斗争的全面胜利,驱走了朝堂上许多居心不良的人。
但换个角度说,剩下的几乎全是他们的人!
所有主要职位都被东林党占据,连以前的同盟都容不下!
终明一朝,几乎就是皇权和相权在争夺主导。
比较强势的皇帝,自然是说一不二。
但遇上稍微软弱的皇帝,文官们能把皇帝挤兑哭!
别说这个不让干、那个不合礼,就连你娘,有时候都不许是你娘!(详参“大礼议”事件)
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引出了另一股制衡的力量:宦官。
宦官的权利,可以说完全来自于皇权,但又能做许多皇帝不方便的事。
文官们能在特定的时间点,投票决定谁当皇帝,但明朝没听说太监对这事有发言权的。
所以宦官是皇权的天然补充,又不会噬主。
嘉靖算是明朝皇帝中,比较强势、也善于权谋的一个。
即便是这样,也先后出了几个把他当猴耍的大臣。
严嵩父子和徐阶,是其中的佼佼者。
等嘉靖皇帝朱厚熜去世,还有做得更彻底的张居正。
……
而此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可能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感受到了皇权的衰败,于是本能的祭出了太监这件法宝!
你能说他懵懂无知吗?
朱由校是没受过教育,不懂得原理,但他有模仿的对象——他爷爷就是个好老师。
不用言传身教,那些事迹就
是最好的教材。
忙着做手工的朱由校抬头,看着萧希承这个道士,很随意地说:“没了魏伴伴,我更不自在了。东林书院的众位阁老,实在管得太多了!”
真相大白!
萧兵忆震惊地看着又转身忙活的朱由校,开始对他重新审视。
谁说他什么都不懂?
老朱家的权谋之术,难不成是刻在dna里的?
他这是觉得东林党人势力太过庞大,用魏忠贤来限制他们!
天启朝,一段时期号称“众正盈朝”。
是说东林党人获得政治斗争的全面胜利,驱走了朝堂上许多居心不良的人。
但换个角度说,剩下的几乎全是他们的人!
所有主要职位都被东林党占据,连以前的同盟都容不下!
终明一朝,几乎就是皇权和相权在争夺主导。
比较强势的皇帝,自然是说一不二。
但遇上稍微软弱的皇帝,文官们能把皇帝挤兑哭!
别说这个不让干、那个不合礼,就连你娘,有时候都不许是你娘!(详参“大礼议”事件)
而在这种情况下,就引出了另一股制衡的力量:宦官。
宦官的权利,可以说完全来自于皇权,但又能做许多皇帝不方便的事。
文官们能在特定的时间点,投票决定谁当皇帝,但明朝没听说太监对这事有发言权的。
所以宦官是皇权的天然补充,又不会噬主。
嘉靖算是明朝皇帝中,比较强势、也善于权谋的一个。
即便是这样,也先后出了几个把他当猴耍的大臣。
严嵩父子和徐阶,是其中的佼佼者。
等嘉靖皇帝朱厚熜去世,还有做得更彻底的张居正。
……
而此刻的天启皇帝朱由校,可能也知道自己的斤两,感受到了皇权的衰败,于是本能的祭出了太监这件法宝!
你能说他懵懂无知吗?
朱由校是没受过教育,不懂得原理,但他有模仿的对象——他爷爷就是个好老师。
不用言传身教,那些事迹就
是最好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