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攻守易势

    这几年,皇太极想尽办法,为后金争取生存空间,正面无法突破,就想着直捣黄龙。

    两次借道蒙古,意图直接攻击大明的京师。

    虽然被明朝挫败了,但崇祯觉得长城一线没有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部分城墙段年久失修,有不少口子。

    于是打算破款修补,让工部核算了一下,花费不小。筆趣庫

    萧希承私下里跟崇祯商量,认为此举不妥,也没有必要。

    他说:国家的安全,在百姓的心头,在兵士的汗水中,在粮仓和银行里,就是不在城墙上。

    目前明朝的军队,已经完全可以跟后金打野战,有这些钱,不如用于军队建设和武器研发,只要我们一直领先,城墙其实用不上。

    崇祯觉得有道理,另外也是修城墙花费太大,遂作罢。

    于是在长城一线,设立了新的军区,将剿匪过后,中原的富余兵力,调集到北方。

    军中有两对至亲的名将,一时被军中津津乐道。

    分别是吴襄、吴三桂父子,还有曹文诏、曹变蛟叔侄。

    四人能力不俗,战功也都不少,在长期的战斗中得到了许多锻炼。

    崇祯将这两对“父子兵”,补充到了北方防御体系中,让长城一线的实力大大加强。

    皇太极后来故技重施,被轻松打发了。

    从此后金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对大明形成威胁。

    过了两年,大明不但能自保,貌似还有进攻的机会了。

    崇祯十五年,皇太极病故。

    比历史上早死了两年,估计是这些年操心操的。

    孙传庭和卢象升,早就带着中原剿匪练出来的兵,受命去辽东支援。

    蓟辽督师孙承宗岁数太大致仕了。

    呼声最高的接任者本来是洪承畴,但萧希承考虑到他过往的黑历史,决定还是让他在内地发展吧,力挺已经焕然一新的袁崇焕。

    袁崇焕这些年经过孙承宗的细心教导,把个人性格中的缺陷大加磨砺,已经不再轻狂独断。

    再加上深得孙承宗的真传,是统御辽东军事集团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