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三国里的忠臣

    汉室宗亲还有两人,刘表是比较委屈的一个。

    询问得知,世人实在给刘表的评价太低,包括三国当时的人。

    董卓掌权以后,派刘表为荆州牧,可以说是镚子儿不给,人也没有。

    当时荆州盗贼四起,各地割据,刘表连上任都困难,单枪匹马隐瞒身份才到了荆州。

    他上任后稳定当地氏族大姓,将荆州的割据势力连根拔起,还是顶着袁术和孙坚的压力下完成的。

    在他的治理下,荆州一度成为乱世中的避风港,而且他整军也不含糊,短短几年时间,带甲十万。

    以他的这些作为,把他列为“荆襄八俊”之一,不但不是抬举,反而都委屈他了!

    后期他进取无力,一是受豪族的制约,二来也是年纪大了,精力不济。

    如果刘表年轻一二十岁,成就未必比曹、刘、孙等人低。

    而且这人算是当时宗亲中少数要脸的,汉献帝日子过得难的时候,他支援过钱粮;其他宗亲有僭越之处,他还挺看不惯。

    萧兵忆觉得刘表这人,进场景后真的可以争取一下,特意跟他多谈了一会儿,加深了解。

    另一位心有不甘的汉室宗亲,是原幽州牧刘虞。

    这是当时汉室宗亲中,真正忠心朝廷和皇室的。

    个人操守没得说,治理州郡也有一套,深得百姓爱戴。

    但美中不足的是,他不善于带兵打仗,空有十万之众,竟不能统御,士兵的战力也堪忧,成了公孙瓒的经验包。

    再接着往下拜访,萧兵忆发现滞留的汉室忠臣还真有不少。

    丁原、王允、皇甫嵩、朱隽、卢植,这五个人,算是有能力的。

    只不过岁数略大,都活不太久。

    带兵打仗未必有精力,成立个参谋团队还是合格的。

    别看三国时期人才济济,但除了丁原名气稍小,敢说超过后面三位的,还真没几个。

    丁原的憋屈在于被义子吕布背刺了,他本人还是有实力的,在洛阳城外跟董卓打了一仗,起初还打赢了。

    王允没啥可说的,万般谋划,终因没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