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别人打架我递刀

    窝阔台一系的诸王听到消息后,大为吃惊:

    南宋朝廷居然真的做到了!

    有实力自然能赢得尊重,况且是已经被压得苦不堪言的失败一方。

    从此,窝阔台家族就与中原腹地有了联系,经常互派使者传递消息。

    趁着忽必烈回师,南宋积攒了二十年的力量开始喷涌。

    孟珙、余玠、杜杲三位老将虽然已经去世,但新一辈的名将们也成熟起来。

    李庭芝、姜才、张珏等新生代将领,在老将王坚、吕文德等人的带领下,兵分多路,奋勇向前。

    朝廷中枢自从郑清之去世后,一直由吴潜居中打理,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

    南宋看准蒙古目前的乱局,分两路重兵出击。

    一路从海上进攻,庞大的舰队由扬州出海,连下海洲、密州、登州,控制了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另一路从京兆地区出兵,集中了目前南宋陆上几乎大部分实力,向西突进,先后攻克了河中、庆阳、延安各府。

    之后多方向夹击,下庆原、凤翔路,军至临洮府。

    为什么不集中兵力往北方推进,反而要拉长战线呢?

    是因为萧兵忆想起了北宋时期西军的防线。

    现在的形势,正好恢复了当初北宋抵御西夏时候的防线。

    还有一点也是形势需要:南宋需要拉近与阿里不哥势力的距离!

    根据萧兵忆的估计,阿里不哥最后还是打不过忽必烈。

    但历史上两边打了四年之久,哪怕能多拖一阵子,或者给忽必烈多制造些麻烦,对南宋来说也是有利的。

    之所以费这么大劲儿,是因为南宋周边的环境已经非常恶劣。

    整个亚洲的大陆板块,几乎全都被蒙古帝国占据。

    吐蕃早已是一盘散沙,蒙古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这片高原。

    大理国虽然抵抗了一下,但几年前也彻底被征服。南宋不是不想管,奈何大理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从根子上就烂了。

    期间杨过还去溜达了一圈,这家伙想去看看能不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