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帝国的难题

    不过没关系,朱元璋也觉得这个人选合适。

    一方面,他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

    天命在我,一个远迈前代的王朝,将在我手中缔造!

    另一方面,萧毅是自己一家的恩人,明教留他监督,恐怕是要以情感来维系彼此的关系。

    如果真要争权,明教也不用将蜀地拱手相让了。

    接下来该是论功行赏了。

    立国了,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不能忘,而且还不能小气,不然以后谁给皇帝卖命啊?

    第一波先封了最重要的六位,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

    其中常遇春已经去世,爵位由他儿子常茂授领。

    而后又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

    其他的功臣都按功劳封赏,有个人很特别,就是廖永忠。

    以他的功劳,跟公爵封赏八竿子打不着,但朱元璋是这么说的:

    “本想封你个国公,但你犯了这么大错,降一等吧。”

    以廖永忠的功劳,拿毛线跟徐达、李文忠这些人比啊?

    第二梯队比他功劳大的也有不少,给个侯爵就不错了!

    朱元璋为啥这么说?

    办事不力!

    弄死韩林儿的时候,哪怕找个借口呢?

    结果这家伙事后就承认自己是故意的!

    起初廖永忠说船沉了,韩林儿自己淹死了,他自己得以逃脱。

    这理由虽说有点扯淡,但勉强能说得过去,朱元璋往后没准还得奖励他。

    可这小子嘴没个把门的,后来又跟人说其实他是故意的!

    朱元璋恨得牙都痒痒:怎么的,这是跟我表功呢?

    以前廖永忠重要,是因为南方多水域,而他是明军阵营里为数不多的精通水战的人才。

    现在南方彻底平定了,水军还有用吗?

    更关键的是,廖永忠与刚刚被杀的杨宪走的很近。

    杨宪被杀后,朱元璋以廖永忠功劳大为由没追究他,但钉子已经埋下。

    好在廖永忠本人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几次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