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诸天从知否开始从知识学到力量
第四十三章 袁慎当官(第3页)
为此李皓这次便不是从汉中出蜀,而是走南路军入蜀的通道,从长江水道去往荆州,然后从荆州往豫州走。
而来歙则是率关中之兵按原路返回,于是这次和李皓同路的就变成了统率南路军的吴汉。
说到吴汉,李皓就不得不想到文帝的骚操作了,他不是免了吴汉大司马之职嘛,结果没想到文帝后面竟然直接把大司马的官职给废了,将其改为了太尉。
然后不出预料的,吴汉在一年之后又重新被任命为太尉,甚至这次班师回朝,文帝还特意允许吴汉绕路回南阳老家祭祖,显然并未因吴汉在成都的所作所为就对他有所厌弃。
而这也让李皓更加明白,无论是从公利还是私情的角度上,文帝在有些方面能容忍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不能真因为电视剧里面的内容就给他刻画出固定印象,那样迟早是会吃亏的。
本来李皓以为和吴汉一路走,肯定没那么容易过关,毕竟自己在成都曾顶撞于他。
结果令李皓意外的是,吴汉似乎并未因李皓当初的顶撞而有所芥蒂,同行的一路上数次主动与李皓交谈,言语中不乏直言表示欣赏,其中尤其是对李皓快速拉人头并保持相当战力的能力极为感兴趣。
那李皓这边也没有故作矜持,毕竟吴汉圣卷正浓,身处高位,自己去往都城之后免不了要和他打交道的,和他把关系处理好了,对后续自己在朝中立足会很有用。
至于成都的事,既然文帝这个天下之主都不当回事,自己也没必要去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所以面对吴汉的问话,李皓是十分大方的把自己的心得说出来,反正后续这种大规模的战事应该也没有了,就算有也是要去草原上和异族打,这技能基本没啥用武之地。
而且别看这操作简单,可李皓是因为两世的眼界积累,才能把钱财看的这么开,其他人可不一定能做到,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俗语了。
在李皓的刻意拉近之下,两人是越聊越投机,到洞庭湖时两人要分别时,吴汉还和李皓约着等到了都城,把酒言欢。
李皓自然是满口答应,本来这也是李皓的目标嘛。
接下来吴汉是直接北上南阳,而李皓继续沿长江行进至江夏,再行北上,又花了十几天便进入了汝南郡。
不过李皓并未停留,而是率部赶往谯县,把兵马交接给了梁无忌,至此李皓这一行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夜梁无忌便拉着李皓说话,问起了这几年李皓在军中的事,说来在此之前梁无忌是真的未曾想到李皓这一走便是将近四年,更没想到李皓能立下这等大功。
要知道当初他只认为李皓就是跟着大军去打下陇右,很快就能返回豫州来的,结果光是陇右就打了近三年,然后李皓中间还遇刺重伤,差点让他没办法和袁家交代。
而在梁无忌口中,李皓也得知了袁家的近况,袁沛还是老样子,好好的在徐州当他的州牧。
可袁慎和梁氏就有变化了,首先袁慎在都城的辩经大会上代师出战,力压一众儒生,算是彻底的名声大躁了。
再经皇甫仪举荐以后,正式入朝为官,当然官秩并不大,只是秩三百石的论经台郎中而已,手上也并无什么实权,相比起剧情中的那个廷尉侍郎可是差的远了。
当然,对于袁慎为何这么着急入仕的原因,李皓也是明白的,知道这事多半还是得怨到自己身上。
如果没有自己,那袁慎大可以如原来轨迹中一样,慢慢积累声望,找个合适的时机入朝找个实权职位。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袁家父子三人,爹当着一州的州牧,弟弟也眼瞅着立下大功,回朝之后便会被加以重用,很有可能就会进一个实权衙门。
到那个时候,袁慎要是再想入仕,面临的阻力就太大了,因为文帝那边本来对于士族就是持压制态度。
所以还不如趁着李皓还没回来得空挡先行入仕,以后再想办法以功绩升官,至少先把门槛给跨过去再说。
而来歙则是率关中之兵按原路返回,于是这次和李皓同路的就变成了统率南路军的吴汉。
说到吴汉,李皓就不得不想到文帝的骚操作了,他不是免了吴汉大司马之职嘛,结果没想到文帝后面竟然直接把大司马的官职给废了,将其改为了太尉。
然后不出预料的,吴汉在一年之后又重新被任命为太尉,甚至这次班师回朝,文帝还特意允许吴汉绕路回南阳老家祭祖,显然并未因吴汉在成都的所作所为就对他有所厌弃。
而这也让李皓更加明白,无论是从公利还是私情的角度上,文帝在有些方面能容忍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不能真因为电视剧里面的内容就给他刻画出固定印象,那样迟早是会吃亏的。
本来李皓以为和吴汉一路走,肯定没那么容易过关,毕竟自己在成都曾顶撞于他。
结果令李皓意外的是,吴汉似乎并未因李皓当初的顶撞而有所芥蒂,同行的一路上数次主动与李皓交谈,言语中不乏直言表示欣赏,其中尤其是对李皓快速拉人头并保持相当战力的能力极为感兴趣。
那李皓这边也没有故作矜持,毕竟吴汉圣卷正浓,身处高位,自己去往都城之后免不了要和他打交道的,和他把关系处理好了,对后续自己在朝中立足会很有用。
至于成都的事,既然文帝这个天下之主都不当回事,自己也没必要去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所以面对吴汉的问话,李皓是十分大方的把自己的心得说出来,反正后续这种大规模的战事应该也没有了,就算有也是要去草原上和异族打,这技能基本没啥用武之地。
而且别看这操作简单,可李皓是因为两世的眼界积累,才能把钱财看的这么开,其他人可不一定能做到,要不然也不会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俗语了。
在李皓的刻意拉近之下,两人是越聊越投机,到洞庭湖时两人要分别时,吴汉还和李皓约着等到了都城,把酒言欢。
李皓自然是满口答应,本来这也是李皓的目标嘛。
接下来吴汉是直接北上南阳,而李皓继续沿长江行进至江夏,再行北上,又花了十几天便进入了汝南郡。
不过李皓并未停留,而是率部赶往谯县,把兵马交接给了梁无忌,至此李皓这一行的目的就达到了。
当夜梁无忌便拉着李皓说话,问起了这几年李皓在军中的事,说来在此之前梁无忌是真的未曾想到李皓这一走便是将近四年,更没想到李皓能立下这等大功。
要知道当初他只认为李皓就是跟着大军去打下陇右,很快就能返回豫州来的,结果光是陇右就打了近三年,然后李皓中间还遇刺重伤,差点让他没办法和袁家交代。
而在梁无忌口中,李皓也得知了袁家的近况,袁沛还是老样子,好好的在徐州当他的州牧。
可袁慎和梁氏就有变化了,首先袁慎在都城的辩经大会上代师出战,力压一众儒生,算是彻底的名声大躁了。
再经皇甫仪举荐以后,正式入朝为官,当然官秩并不大,只是秩三百石的论经台郎中而已,手上也并无什么实权,相比起剧情中的那个廷尉侍郎可是差的远了。
当然,对于袁慎为何这么着急入仕的原因,李皓也是明白的,知道这事多半还是得怨到自己身上。
如果没有自己,那袁慎大可以如原来轨迹中一样,慢慢积累声望,找个合适的时机入朝找个实权职位。
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袁家父子三人,爹当着一州的州牧,弟弟也眼瞅着立下大功,回朝之后便会被加以重用,很有可能就会进一个实权衙门。
到那个时候,袁慎要是再想入仕,面临的阻力就太大了,因为文帝那边本来对于士族就是持压制态度。
所以还不如趁着李皓还没回来得空挡先行入仕,以后再想办法以功绩升官,至少先把门槛给跨过去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