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七零:娇俏知青在空间好种田无闻水滴
618章,食品厂(两章合一章)(第2页)
他们店里采取优惠活动,如果是知青或者是返城的知青一斤粮票可以卖给二斤饼干。
这可真真的是赚便宜呀。
有的人第一天买了,明天或者是后天又拿知青返城证明再接着买。
售货员接到的指令就是有人来买就卖。所以他们发现多次来的人也不吱声。
有的人家家里没有知青的,就托知青朋友去给买。
做食品的面和油,小虎都有足量的存货,糖少了一些。
但是有大量的蜂蜜。加蜂蜜的口感又不一样,也非常好。
所以他根本就不怕原材料断货。
二嫂教过他做无水蛋糕的做法。小虎已经在做无水蛋糕卖了。
这必须用低筋小麦粉。
他们之前的面粉根本就不适合做蛋糕。
宋岩试验了几次,才给他选择了合适的小麦。她走的时候给小虎留下了低筋小麦和大批的鸡蛋。
潘兰兰的关系真够硬,制作蛋糕的搅拌器等相应的机械全都是先用后付款。
在食品厂的时候,小虎说低筋小麦已经没有多少了。
宋岩曾经强调食品一定注重卫生和安全。
他们到工厂里参观了一圈儿,都为工厂的卫生称赞。
工人进入车间必须换衣服换鞋,戴帽子口罩。
全部配备了流动水洗手。
食品加工间内绝对不可以抽烟,摘掉帽子,或者是摘掉口罩说话。
发现第1次罚款10元,第2次发现罚钱加通报,第3次开除。
厂里的规章制度贴在很显眼的位置上。
对于厂子的规划,大家都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参观完之后就在豹子家谈论这个内容。
大家现在觉得他们食品厂所生产食品的种类太少。
目前有大饼干,无水蛋糕,枣糕,麻花。再有就是炒瓜子,炒花生,还有红枣。
就目前而言,卖的还不错。
最初他们是食品厂雇了16个人。橡胶厂六个返城知青,街道办六个返城知青,纪大妈安排了四个人。
而看大门的是高国华特意介绍就了一个他们街道上最贫困的人家。他一个女儿在外地,儿子意外身亡,儿媳妇就改嫁了,扔下了两个孩子。
老太太没有工作,没有退休金,只有老头的退休金,养家供孩子读书,再加上身体不好还要吃药,生活特别困难。
目前食品加工厂的17个人,底薪工资是每月15元起的。
其他的是根据自己的工作量拿有绩效工资。
只有看门的大爷是固定工资15块钱。
这些人再次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听小虎慢慢的介绍现在食品厂的情况。
魏爱国建议是增加食物的品种。
宋岩在家做过五香瓜子,五香花生都特别好吃。这东西做出来不难。
而且宋岩能保证原材料的供给。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大规模卖这个东西的。做出来的话肯定好买。
这个东西要是批量生产的话,问题就是生产设备。
这次聚餐是潘兰兰做东,她的态度非常好。刚听说原材料不成问题的时候,她又忍不住看了一下宋岩。
供销社里瓜子和花生倒是不要票,可是你想买的时候不一定有啊!
在他们的门市部,瓜子和花生的供应量非常大。
瓜子和花生经他们加工成熟的,虽然利润不大,但是量多。这样下来利润就很可观了。
小虎知道二嫂怎么做五香花生和瓜子儿的。
他们要是大批生产的话,首先就需要烘干设备。
听说了要烘干设备,杜宇说她去试试看。
因为在金五二哥的辖区,有一个机械设备三厂。好像生产烘干机器的。
大家让宋岩讲五香瓜子是怎么做的之后,他们商量批量生产所需要的机械。
小虎拿着本子记大家的意见。
增加食品的种类,大家都想到了,可是具体什么还需要研究。
现在写上了两种五香瓜子,和五香花生。
宋岩:“有烘干设备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地瓜干儿。”
杜宇:“有的时候我家农村亲戚会把自己家晾晒的地瓜干送来,
让大家伙尝尝。
但是地瓜干又干又硬,慢慢咀嚼才能有香甜味,味道是挺好。但是牙口不好的吃不了。
这可真真的是赚便宜呀。
有的人第一天买了,明天或者是后天又拿知青返城证明再接着买。
售货员接到的指令就是有人来买就卖。所以他们发现多次来的人也不吱声。
有的人家家里没有知青的,就托知青朋友去给买。
做食品的面和油,小虎都有足量的存货,糖少了一些。
但是有大量的蜂蜜。加蜂蜜的口感又不一样,也非常好。
所以他根本就不怕原材料断货。
二嫂教过他做无水蛋糕的做法。小虎已经在做无水蛋糕卖了。
这必须用低筋小麦粉。
他们之前的面粉根本就不适合做蛋糕。
宋岩试验了几次,才给他选择了合适的小麦。她走的时候给小虎留下了低筋小麦和大批的鸡蛋。
潘兰兰的关系真够硬,制作蛋糕的搅拌器等相应的机械全都是先用后付款。
在食品厂的时候,小虎说低筋小麦已经没有多少了。
宋岩曾经强调食品一定注重卫生和安全。
他们到工厂里参观了一圈儿,都为工厂的卫生称赞。
工人进入车间必须换衣服换鞋,戴帽子口罩。
全部配备了流动水洗手。
食品加工间内绝对不可以抽烟,摘掉帽子,或者是摘掉口罩说话。
发现第1次罚款10元,第2次发现罚钱加通报,第3次开除。
厂里的规章制度贴在很显眼的位置上。
对于厂子的规划,大家都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参观完之后就在豹子家谈论这个内容。
大家现在觉得他们食品厂所生产食品的种类太少。
目前有大饼干,无水蛋糕,枣糕,麻花。再有就是炒瓜子,炒花生,还有红枣。
就目前而言,卖的还不错。
最初他们是食品厂雇了16个人。橡胶厂六个返城知青,街道办六个返城知青,纪大妈安排了四个人。
而看大门的是高国华特意介绍就了一个他们街道上最贫困的人家。他一个女儿在外地,儿子意外身亡,儿媳妇就改嫁了,扔下了两个孩子。
老太太没有工作,没有退休金,只有老头的退休金,养家供孩子读书,再加上身体不好还要吃药,生活特别困难。
目前食品加工厂的17个人,底薪工资是每月15元起的。
其他的是根据自己的工作量拿有绩效工资。
只有看门的大爷是固定工资15块钱。
这些人再次聚在一起的时候,就听小虎慢慢的介绍现在食品厂的情况。
魏爱国建议是增加食物的品种。
宋岩在家做过五香瓜子,五香花生都特别好吃。这东西做出来不难。
而且宋岩能保证原材料的供给。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大规模卖这个东西的。做出来的话肯定好买。
这个东西要是批量生产的话,问题就是生产设备。
这次聚餐是潘兰兰做东,她的态度非常好。刚听说原材料不成问题的时候,她又忍不住看了一下宋岩。
供销社里瓜子和花生倒是不要票,可是你想买的时候不一定有啊!
在他们的门市部,瓜子和花生的供应量非常大。
瓜子和花生经他们加工成熟的,虽然利润不大,但是量多。这样下来利润就很可观了。
小虎知道二嫂怎么做五香花生和瓜子儿的。
他们要是大批生产的话,首先就需要烘干设备。
听说了要烘干设备,杜宇说她去试试看。
因为在金五二哥的辖区,有一个机械设备三厂。好像生产烘干机器的。
大家让宋岩讲五香瓜子是怎么做的之后,他们商量批量生产所需要的机械。
小虎拿着本子记大家的意见。
增加食品的种类,大家都想到了,可是具体什么还需要研究。
现在写上了两种五香瓜子,和五香花生。
宋岩:“有烘干设备的话,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地瓜干儿。”
杜宇:“有的时候我家农村亲戚会把自己家晾晒的地瓜干送来,
让大家伙尝尝。
但是地瓜干又干又硬,慢慢咀嚼才能有香甜味,味道是挺好。但是牙口不好的吃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