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第 114 章(第2页)





毕竟家里见多识广,对这些有了解的,就只有他们了。




江启看了看,留下的这些,以布匹居多,还有一些吃食,笔墨等等,各色东西都有。




然后还有一些银两。




方量他们几家送来的最多,但也没有特别多,也就五十两,二三十两,加一些布料之类的东西。




老太太道:“你们看看这些该怎么处理。”




江启想想道:“我先前在书院知道的那些举人,只要不是太多的,也都会收下。”当然也不乏狠角色,人家给多少都全收,给少了心里还不舒服。




拿了这些银子,其实也不是非要去帮人干些什么不道德的事,而是日后如果人家有了麻烦,求上门的时候,能够帮一把。




举人在当地,毕竟是极有声望地位的人物,可以和县令称兄道弟。




其实就算是不帮,也没什么,顶多人家背后骂你几句。




江兆恒检查了一圈之后,也道:“这些都还好,可以收下,不会对小六有什么影响的。”送的多的是那些确实和小六交好的同学家,但小六对那些人学业上的帮助,江兆恒也听说过。




听到东西都可以留下,老太太笑眯了眼。




家里虽然不穷了,但看到这些,也是不小的一笔收入了。




当然,这不是全家的,老太太说着:“这些都是给小六道贺的,你们自己拿回去吧。”




她冲着张韵秋说道。




这些该是三房的才对。




江启道:“这么多我们也用不完,有些料子一看就是给奶奶准备的,奶奶给我们分一下就好了,不用都给我们。”从读书以来,这么久,固然学费生活费家里不怎么出。




但全家都是比较迁就他,大房二房也事事以他为先,他有什么要求,大家都答应,不会因为他年纪小,就不当回事,哄着他。




哪怕是冲着这份待遇,江启觉得时不时分一些东西出去也完全没问题。




张韵秋也道:“娘,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就帮我们分了吧。”




江兆恒也点了下头。




老太太看了下,东西确实多,尤其是布匹,先前大家看了也高兴,既然三房都这么说了,她也没必要犟着,一家人相互扶持也挺好。她答应下来,“行,东西就由我来分,但是这些银子你们都拿走。”




其他两房也没意见。




张韵秋点头,把送的银子放到了一边。




老太太开始分东西,布匹按着颜色,适合她和老爷子的就留给他们,其他的小孩的、成人的,就估摸着几房人大致平着分,要是有多的一点,就给三房。




至于糕点吃食,就给小孩子。




也幸亏江启他们回来的早,这些吃的也还好好的。




东西分完了,每个人都美滋滋的拿着布匹这些回房间去,孙氏还特意说可以帮大家做衣服,她的手艺比较好。




直到躺在床上睡着,得了礼物的一大家人都还心里乐悠悠的。




第二日,一早。




江家就忙活起来了。




江启考上了举人是大好事,但也不能忘了教他的夫子们。




今天他得去书院拜访一下各个夫子。




由于他以往满书院的找夫子多教他,大多夫子都和他关系很好,这也就导致他每每拜谢夫子的时候,人家只用谢两三个,但他要谢一大堆。




这礼物也就得多准备。




老太太把家里自家弄的腊肠、口口香都按着人头分好,又招呼着:“等到了镇上,你们再去买些东西加上,也就差不多了。”




全家都帮着忙。




江启很空闲,在大家眼中,他还是个孩子,而且一般家里并不会让男子多在厨房待着,一切都有大人做,他爹娘计划好,他只用跟着走就是了。




吃过早饭,江兆恒就带着江启还有文生出发了。




文生现在还没放假,天天要继续读。




先把文生送到私塾,江兆恒又带着儿子满大街给夫子们买礼品,江启今天不用上学,不担心迟到,买完之后,他们又架着牛车往书院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