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山栀子
60. 水龙吟(五)(第2页)
“后来他带你来我家中见我,请我收你做学生,如此才有了殿下你与我之间的这段师生之情。”
嘉王呼吸发紧,“老师,您别说了”
“今年已是新岁,距他服罪而死之日,已有十六年,”张敬却并没有停下,“殿下,你可有祭奠过他,哪怕一回”
嘉王立即想起雀县,那是他与徐鹤雪十二岁那年去过最远的地方,雀县有座大钟寺,他们曾在那座寺中敲过那口大钟。
交游玩乐,恣肆张扬。
徐鹤雪死之年,他又去过那座大钟寺,带了一件寒衣,他的妻子替他,亲手在那件氅衣上绣了字。
“没有。”
嘉王嗓音发干。
“为什么因为连你也不知该不该信他,于心而言,你想信他,可铁证如山,你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张敬沉声逼问,“所以你不敢祭奠,是不是”
“难道老师您,就敢吗”
嘉王颤声。
“我与你一样,也怕他入梦,怕他来见我,对我说,我最好的学生做错了事。”
雍州的那份军报太重,蒋先明与雍州其他回来的官员被讯问后的证词也毫无破绽,张敬有心要查,却根本无从查起。
此后流放十四年,他困顿颠沛,已无力他顾。
“我不祭奠他,这十几年来,他便真的一回也没有入我的梦,看来,他也没有入你的梦”
张敬的声音近乎发抖,“可是殿下,你知道吗我们这么多年,都是在对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人绝情。”
“什么”
嘉王立时站起身,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老师,您说什么您知道什么”
“你入京,应该听过杜琮这个名字。”
张敬看着他,“他在改名杜琮前,叫做杜三财,是当年奉旨从代州运送粮草到雍州的武官,他运送到雍州的粮车其实是空的,但十几年来,不但无人提及此事,他更是从一个地方武官一路升迁到五品文官的位置,殿下以为,他是如何做到的”
怀中那封不知被他看了多少回,揉皱了多少回的信被他取出,递给嘉王,“这封信是雍州来的,上面也谈及玉节将军领兵迎战丹丘胡人,但后方粮草却迟迟未至,虽使靖安军最开始只得忍饥上阵,但将军徐鹤雪以战养战,用胡兵的粮,养自己的兵,却也能使靖安军兵强马壮。”
“青崖州自徐鹤雪之父战死后便沦落于胡人铁蹄之下,这封信上说,胡人将领蒙脱以青崖州徐氏全族性命相要挟,扬言若徐鹤雪若投丹丘,许青崖州以及其他十州为他封地,但若徐鹤雪不投丹丘,则杀徐氏满门,毁徐氏陵墓。”
“徐鹤雪将计就计,以此事做文章,下令兵分三路,他携三万靖安军往牧神山引蒙脱上钩,其他两路军分别从辇池,龙岩两地策应来援,围困蒙脱,直取王庭。”
“其他两路军为何不去”
嘉王看着信上字迹,只觉双目被刺得生疼,他眼眶尽湿,“若这信上属实,他们为何不去”
“因为其他两路军从未收到此军令。”
靖安军几乎全军覆没,究竟有没有人传信,或是传的信被人截了,这早已不得而知,张敬唯一能查的,便是那另两路军的将军。
可他们确实从未收到大将军徐鹤雪的这道军令。
两路无援,使原本势如破竹的靖安军沦为孤军,困死牧神山。
“若真如此,若真如此,”嘉王紧紧地攥着那封信,他抬起头,泪光压在眼睑,“老师,他,他”
他哽咽不成声。
“杜琮是我抓的,他临了的那番话,也算证实了这封信。”
那日在馄饨摊看过这封从雍州来的信,张敬便立时令会武的老内知刘家荣赶去杜府,也正正好,碰上了那缀夜出逃的杜琮。
张敬曾看过一眼徐鹤雪从边关寄回给嘉王的信件,那个十四岁的少年在信中提及了一名好学的武官,张敬记得此人的名字,杜三财。
杜琮与他坦白的话并不多,因为他始终顾及自己的妻子与干爹,并不愿透露那个令他逃脱死罪,一路升迁为京官的人到底是谁。
“不是蒋先明剐了您的学生,是您,是孟相,是我这种甘愿认品级明明比自己低得多的文官做干爹的人,是喂不饱的宗室甚至是官家”
“偏偏,不是丹丘胡人。”
那夜,或许是经张敬提醒,杜琮想起了曾在护宁军中请小进士教他读书认字的那段日子,他又哭又笑地说了这些话,随即一头撞死在张敬面前。
“我知道,殿下心里其实很想信他,所以你才更加无法面对他,无法立身于此,可你,真要离开吗”
张敬看着面前的嘉王双膝一屈,几乎是跪坐在地上,他没听到嘉王的回答,也不打算再等,起身将嘉王拿在手中的那封信取回,走向殿门。
“老师”
嘉王心中的惊惶按捺不住,“您去哪儿”
日光被朱红棂窗切割成散碎的影,落在张敬的肩头,嘉王只能看见他有些佝偻的背影,他听见老师说“永庚,今日,我终于敢祭奠他。”
何为祭奠
何为祭奠
嘉王喊不出口,泪湿满脸,他眼睁睁地看着那道殿门大开,老师的身影逐渐模糊在日光里。
他看见远处昭文堂的轮廓。
“赵永庚,今日娘娘也忘了给你吃饭吗怎么你跟一只小狗似的,盯着我的葡萄瞧哈哈哈哈哈”
“还以为你在宫里有多风光呢,怎么这副德性”
十一岁的赵益被几个宗室子弟围在昭文堂的檐廊底下,他们推搡着他,还扔葡萄逼他去捡。
他又气又急,却只会挤眼泪。
昭文堂的那棵树好大,浓荫几乎遮蔽了一小片天,里面弹出来几颗石子,打得赵益面前那几个宗室子弟捂着脑门儿嗷嗷地叫。
他一回头,看见浓荫里那个与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穿着淡青色的圆领袍,手里正玩着几颗石子。
他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你怎么在这儿”
嘉王呼吸发紧,“老师,您别说了”
“今年已是新岁,距他服罪而死之日,已有十六年,”张敬却并没有停下,“殿下,你可有祭奠过他,哪怕一回”
嘉王立即想起雀县,那是他与徐鹤雪十二岁那年去过最远的地方,雀县有座大钟寺,他们曾在那座寺中敲过那口大钟。
交游玩乐,恣肆张扬。
徐鹤雪死之年,他又去过那座大钟寺,带了一件寒衣,他的妻子替他,亲手在那件氅衣上绣了字。
“没有。”
嘉王嗓音发干。
“为什么因为连你也不知该不该信他,于心而言,你想信他,可铁证如山,你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张敬沉声逼问,“所以你不敢祭奠,是不是”
“难道老师您,就敢吗”
嘉王颤声。
“我与你一样,也怕他入梦,怕他来见我,对我说,我最好的学生做错了事。”
雍州的那份军报太重,蒋先明与雍州其他回来的官员被讯问后的证词也毫无破绽,张敬有心要查,却根本无从查起。
此后流放十四年,他困顿颠沛,已无力他顾。
“我不祭奠他,这十几年来,他便真的一回也没有入我的梦,看来,他也没有入你的梦”
张敬的声音近乎发抖,“可是殿下,你知道吗我们这么多年,都是在对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人绝情。”
“什么”
嘉王立时站起身,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老师,您说什么您知道什么”
“你入京,应该听过杜琮这个名字。”
张敬看着他,“他在改名杜琮前,叫做杜三财,是当年奉旨从代州运送粮草到雍州的武官,他运送到雍州的粮车其实是空的,但十几年来,不但无人提及此事,他更是从一个地方武官一路升迁到五品文官的位置,殿下以为,他是如何做到的”
怀中那封不知被他看了多少回,揉皱了多少回的信被他取出,递给嘉王,“这封信是雍州来的,上面也谈及玉节将军领兵迎战丹丘胡人,但后方粮草却迟迟未至,虽使靖安军最开始只得忍饥上阵,但将军徐鹤雪以战养战,用胡兵的粮,养自己的兵,却也能使靖安军兵强马壮。”
“青崖州自徐鹤雪之父战死后便沦落于胡人铁蹄之下,这封信上说,胡人将领蒙脱以青崖州徐氏全族性命相要挟,扬言若徐鹤雪若投丹丘,许青崖州以及其他十州为他封地,但若徐鹤雪不投丹丘,则杀徐氏满门,毁徐氏陵墓。”
“徐鹤雪将计就计,以此事做文章,下令兵分三路,他携三万靖安军往牧神山引蒙脱上钩,其他两路军分别从辇池,龙岩两地策应来援,围困蒙脱,直取王庭。”
“其他两路军为何不去”
嘉王看着信上字迹,只觉双目被刺得生疼,他眼眶尽湿,“若这信上属实,他们为何不去”
“因为其他两路军从未收到此军令。”
靖安军几乎全军覆没,究竟有没有人传信,或是传的信被人截了,这早已不得而知,张敬唯一能查的,便是那另两路军的将军。
可他们确实从未收到大将军徐鹤雪的这道军令。
两路无援,使原本势如破竹的靖安军沦为孤军,困死牧神山。
“若真如此,若真如此,”嘉王紧紧地攥着那封信,他抬起头,泪光压在眼睑,“老师,他,他”
他哽咽不成声。
“杜琮是我抓的,他临了的那番话,也算证实了这封信。”
那日在馄饨摊看过这封从雍州来的信,张敬便立时令会武的老内知刘家荣赶去杜府,也正正好,碰上了那缀夜出逃的杜琮。
张敬曾看过一眼徐鹤雪从边关寄回给嘉王的信件,那个十四岁的少年在信中提及了一名好学的武官,张敬记得此人的名字,杜三财。
杜琮与他坦白的话并不多,因为他始终顾及自己的妻子与干爹,并不愿透露那个令他逃脱死罪,一路升迁为京官的人到底是谁。
“不是蒋先明剐了您的学生,是您,是孟相,是我这种甘愿认品级明明比自己低得多的文官做干爹的人,是喂不饱的宗室甚至是官家”
“偏偏,不是丹丘胡人。”
那夜,或许是经张敬提醒,杜琮想起了曾在护宁军中请小进士教他读书认字的那段日子,他又哭又笑地说了这些话,随即一头撞死在张敬面前。
“我知道,殿下心里其实很想信他,所以你才更加无法面对他,无法立身于此,可你,真要离开吗”
张敬看着面前的嘉王双膝一屈,几乎是跪坐在地上,他没听到嘉王的回答,也不打算再等,起身将嘉王拿在手中的那封信取回,走向殿门。
“老师”
嘉王心中的惊惶按捺不住,“您去哪儿”
日光被朱红棂窗切割成散碎的影,落在张敬的肩头,嘉王只能看见他有些佝偻的背影,他听见老师说“永庚,今日,我终于敢祭奠他。”
何为祭奠
何为祭奠
嘉王喊不出口,泪湿满脸,他眼睁睁地看着那道殿门大开,老师的身影逐渐模糊在日光里。
他看见远处昭文堂的轮廓。
“赵永庚,今日娘娘也忘了给你吃饭吗怎么你跟一只小狗似的,盯着我的葡萄瞧哈哈哈哈哈”
“还以为你在宫里有多风光呢,怎么这副德性”
十一岁的赵益被几个宗室子弟围在昭文堂的檐廊底下,他们推搡着他,还扔葡萄逼他去捡。
他又气又急,却只会挤眼泪。
昭文堂的那棵树好大,浓荫几乎遮蔽了一小片天,里面弹出来几颗石子,打得赵益面前那几个宗室子弟捂着脑门儿嗷嗷地叫。
他一回头,看见浓荫里那个与他差不多大的少年,穿着淡青色的圆领袍,手里正玩着几颗石子。
他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你怎么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