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秋收(第3页)

  一行人随即来到地头,和运送农机队伍一同到来的,还有农科院的专家。

  一个老农也蹲在地头上,手里拿着一杆稻穗,不住的嘀咕,“天爷爷,俺种了一辈子大田,还没见过这样的好产量,搁在以前,这就是祥瑞啊!”

  农科院的专家则皱着眉头,“唉,这样估算,亩产大概在五百斤左右,离巡阅使的要求,还是少了,主要是化肥跟不上,咱们牡丹江没有化肥厂,要能有个厂子,我看产量上到八百斤,没什么问题!”

  老农瞪大眼,“五百斤还嫌少?这位.....先生,你可知道,俺们以前种田,没日没夜的干,一季稻子能打多少斤?”

  专家笑笑:“老人家,我知道,两三百斤对不对?下等田,可能只有一百多斤,上等田,可能能到三百多斤。”

  随后,专家话风一转,“可是您也知道,这一年,咱们有多辛苦,多少年来修不起来的水利,咱们修起来了,上头还发下来良种,咱们的地力还不错,如果有了更多肥料,这亩产,还能再往上冲一冲!”

  黄有功听了,不禁点点头,“我听说了,往南边去,亩产甚至有突破八百斤的,人家不光是地力好,还有化肥,咱们一样的种子,一样的挥汗埋力气,怎么就不如人家?我回去就打报告,咱们牡丹江,咱们第六师,也得有自己的化肥厂!”

  随着秋收的火热进行,一个个统计组被派下去,目的自然是完成巡阅使的要求:不能瞒报,更不能虚报。

  瞒报就可能导致征购不足,影响粮食供应和工业生产,而虚报的危害就更大了,如果过量征购,老百姓口粮不足,那么农业生产的稳定就无从谈起。

  此时的三省,已是处处金黄,迎来了巡阅使治理下的第一个收获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