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5章 不对劲(第2页)
先行者站的资料显示,基站在位于海平面以下8400米的深度,也就是说现在问海一号再下潜200米,就能看到韩成之前留字的巨大基座。
马平川左右探测一番之后,决定再次下潜100米,能见度依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问海一号却下不去了。
能见光范围内,先行者站的基座正好落在一处海沟,深度应该就是100米左右。
但是,海沟间距极窄,直径15米的问海一号,已经无法向海沟深处继续下潜。
而在海沟的上面,左右两侧是一座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连绵在一起的山,这些山整体呈东西方向分布,马平川在可以触及范围内,又做了一次动作接触数据。
上下三百米,马平川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很直观的体现了不同深度的铁链被接触时的微弱差别。
比较可惜的是,之前先行者站信号灯的频闪只有满庭芳一个人看到了,不然的话,就可以根据数据得出到底是哪个深度的铁链出现了异常接触。
好消息是,有了这次的数据,后续先行者站上面的灯再闪的时候,就可以顺利推导出发生异常的深度。
另一方面,先行者站这次碰到的异常状况,也给后续大海上的地网基站建立提供了前车之鉴。
韩成说的没错,现在的这些人,就是在书写历史的人。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后世参考借鉴,或者是品头论足……
无法继续下潜,问海一号在上浮过程中,还会像现在这样,每间隔一段距离,便做一次动作接触数据,从而保证后续对异常判断的准确性。
简而言之,问海一号这次下潜,任务就是数据采样,还远远没有到韩成后续准备进行的海底摸查行动。
而在上浮之前,马平川接过问海一号的控制权,进行了一次周围山体的初步勘查。
可以看的出来,先行者站的基座在下沉的时候,首先是碰到了海沟旁边的山壁,然后顺着山壁往下一路延伸进了海沟深处。
马平川左右探测一番之后,决定再次下潜100米,能见度依然没有什么太大变化,但问海一号却下不去了。
能见光范围内,先行者站的基座正好落在一处海沟,深度应该就是100米左右。
但是,海沟间距极窄,直径15米的问海一号,已经无法向海沟深处继续下潜。
而在海沟的上面,左右两侧是一座座大大小小高高低低连绵在一起的山,这些山整体呈东西方向分布,马平川在可以触及范围内,又做了一次动作接触数据。
上下三百米,马平川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很直观的体现了不同深度的铁链被接触时的微弱差别。
比较可惜的是,之前先行者站信号灯的频闪只有满庭芳一个人看到了,不然的话,就可以根据数据得出到底是哪个深度的铁链出现了异常接触。
好消息是,有了这次的数据,后续先行者站上面的灯再闪的时候,就可以顺利推导出发生异常的深度。
另一方面,先行者站这次碰到的异常状况,也给后续大海上的地网基站建立提供了前车之鉴。
韩成说的没错,现在的这些人,就是在书写历史的人。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后世参考借鉴,或者是品头论足……
无法继续下潜,问海一号在上浮过程中,还会像现在这样,每间隔一段距离,便做一次动作接触数据,从而保证后续对异常判断的准确性。
简而言之,问海一号这次下潜,任务就是数据采样,还远远没有到韩成后续准备进行的海底摸查行动。
而在上浮之前,马平川接过问海一号的控制权,进行了一次周围山体的初步勘查。
可以看的出来,先行者站的基座在下沉的时候,首先是碰到了海沟旁边的山壁,然后顺着山壁往下一路延伸进了海沟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