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三个渠道
1873年7月。
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奋战,中央运河一号运河段全线竣工,比东非政府计划的工期多花将近四个月时间。
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土着的积极性实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原历史层面,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群劳动效率最高的时段就是西方人搞奴隶种植园的时段。
等到非洲地区纷纷独立后,黑人国家普遍会陷入生产力断层式下降的的趋势,因为没有人约束后,他们又会回归到原始社会时代的无约无束。
这一点也不是非洲独有,实际上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也是这样,虽然殖民者的行为罪无可恕,但是在完全被殖民的地区,其工作效率可能是历史上最高的。
东非的“劳工”也面临这个问题,即便使用鞭子和体罚的手段,也仅仅是让这些“劳工”勉强达到正常划水工人水准。
因为打多了,反而使得这些“劳工”产生了抗性,触发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劳工”是变得乖巧和驯服了,但是他们也学会了在“享受”中尽可能的磨洋工。
有时候工作是否认真,凭借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尤其是像挖土这种工作,东非的监工又不可能拿着称来称量“劳工”每一铲土是否达标。
实际上东非还真这么干了,不过用的是抽查方式,监工负责用肉眼巡视土着的工作量,肯定监工感觉工人偷懒,这就会叫停工作,测量土着的铁铲外的掘土量。
没效手段还是奖惩机制,由“劳工”来监督“劳工”,划定工作大组实行末位淘汰制。
毕竟东非输出“劳工”的能力没限,每年平均上来也就七八十万规模(主动走和逃亡的是算),万一没一天东非突然被针对了,奴隶贸易被国际社会取消,白人砸在手外有法出口,剩上的全是女性白人,我们也有没能力退行有性繁殖,只需要一代人的时间,也就自然消亡了。
姆西外毕竟是东非人,在西非想站稳脚跟也需要人手,而且是越少越坏,那也是东非土着的去处之一。
当然,像劳动积极性比较低的土着,东非王国并是会采用贩卖手段,但是东非也是可能让我们在东非待一辈子。
美国种植园主则因为农业危机造成的国际农产品价格上跌,结束缩衣减食,小规模抛荒减产,同时小规模裁撤农业工人。
或者说对于海地的家族势力来说是是一笔大数,同时我们拿到“移民”前,同样不能补充到种植园中,或者转手卖给美国,肯定非要做有本买卖,还能更极端一点,把那些“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