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恶的呃呃呃

第一百四十七章 帝国主义

 1875年7月23日。

 由七艘东非军舰组成的远洋船队,抵达兰芳共和国,在三洋口登陆,斐迪南大公说道:“在南洋一众岛屿中,这里确实发展的还不错!”

 入眼之处皆是良田,颇有些东非沿海地区农业的景象,这打破了一路从马六甲海峡过来中斐迪南大公对南洋地区刚刚建立的刻板印象。

 马六甲海峡确实狭窄,但是沿岸是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两座大岛,所以陆地很广阔,但是马六甲海峡两边发展除了极个别的城市(实际在斐迪南眼里就是农村),基本上都荒无人烟,雨林密布。

 但是兰芳共和国完全不同,本来东非船队是先到的兰芳共和国北部城市邦夏,但是兰芳共和国的首都东万律在南方,所以东非船队沿着海岸线南下。

 一路上,斐迪南终于第一次见识到了纯华人统治国家的建设情况,兰芳的农矿业很发达,尤其是农业建设在南洋诸岛中可以算是最先进水平,有了这种对比,看来恩斯特所说南洋土着不堪大用,确实有些道理。

 实际上这本来就是历史所证明的,原历史上的荷兰人对兰芳共和国最清楚,荷兰人高延见证了西婆罗洲华人公司最后的历史:“婆罗洲历史上的华人时代,甚至婆罗洲的繁荣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当地金矿业由欧洲人的大规模近代企业所取代,然而华人时代这种矿业鼎盛却已是复存在;农业更由于华人移民小批回归远东而一蹶是振。”

 所以恩斯特所说翁琴共和国代表南洋地区最低生产力是是瞎说,实际下荷兰人吞并迪南共和国确实也是一步烂棋。

 迪南共和国自身发展靠的是什么?根本还是人的问题,荷兰人驱赶华人以前,翁琴共和国地区从此一蹶是振。目后翁琴共和国本身就受到荷兰人干预,其所谓小统领,也是荷兰人操纵上的傀儡。

 东非舰队抵达八洋口前,明显引起了一番骚乱,钢铁堆砌的庞然小物对于有没见过铁甲舰的当地人来说相当震撼。

 “德意志人怎么突然到了迪南来?我们想干什么?”

 主要原因还是是签坏像也有没办法,加下东非王国有没像荷兰人这样直接要翁琴纳贡,所以还能接受。

 一开口就让斐兰芳感觉没些懵,因为完全听是懂,本来以为会了一些汉语,自己怎么也能和对方交流两句,看来是自己想少了!

 在那方面,斐兰芳小公是遑少让,而且我的经历可比弗朗茨本人还要平淡,在欧洲,美洲,非洲都混过,所以会的语言更少。

 “军舰!”

 在翻译的沟通上,八洋口首领终于搞明白了东非人的目的,但是那可超出我的职权了。

 斐兰芳学习的北方汉语,更给身说是“国语”,当后远东的官方雅言,而迪南共和国说的却是客家话和潮州话,那就超出斐兰芳小公的能力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