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恶的呃呃呃

第五十九章 工程建设(第2页)

东调工程,莫桑比克北水南调工程,还有南非高原的东水西调工程。”
“但是,具体落实的现阶段只有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还有南非高原东水西调工程。”“这两个工程的难度最小,且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最弱,其中,南非高原东水西调工程,是目前水利部最重视的工程项目之一。”“我们已经完成了对线路的勘探和计量工作,下一步将正式邀请全国顶级水利,生态环境,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制定最合理的计划,预计到明年年末,正式开工建设。” 之所以水利部把东水西调工程放在首位,这是因为该工程是五五规划里的最重要大型国家建设项目之一。毕竟南非高原地区是东非的能源和矿产基地,同时又是东非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项目完成后,对于东非国力的增益效果最大。恩斯特也清楚这一点,相较于其他调水工程,只有南非高原的东水西调涉及到南非高原地区工业发展,而其他几个引水工程,侧重于为农业服务。所以他说道:“关于南非高原的东水西调工程,你们不要急于求成,如果有什么问题,不能掉以轻心,毕竟这种大型水利建设工程,根本目的在于为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你们不用急着在五五规划期间就仓促建设,对于这个项目,可以在十年,乃至二十年内完成。一切以稳妥为主。”这种大型调水工程的建设周期通常都在十年以上,当然,这是一般情况下,事实上,进入20世纪后,东非因为工业水平提升,大型工程建设能力也突飞猛进。而且,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各种堪称奇迹的大型工程项目之后,这也导致东非部分官员产生了一些轻浮之心。对于,部分官员的这种心态,恩斯特是能理解的,毕竟不管是全国水利建设,还是人工运河建设,亦或者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等大型基建项目,东非政府基本上按照预期实现了这些惊人的成就。但是,从上个世纪到本世纪初,东非完成这些工程都突出一个特点,那就是追求“快”。至于为什么如此,这就和恩斯特在当时历史环境下的要求有关了。要知道在恩斯特殖民东非以前,如今东非全国几乎可以称之为“处女地”,甚至连一条像样的马路都没有,而且气候环境也相对恶劣。而当时,东非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局势也不容乐观,周围可谓群狼环伺,当时帝国主义正准备掀起瓜分非洲大陆的热潮。而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在东非的殖民活动,不能够迅速转化为实力的话,那当时黑兴根王室所做出的所有努力,恐怕也只是为当时的列强国家做嫁衣。所以在南非战争以前,黑兴根王室的任务就是“迅速占领,迅速移民,迅速开发,迅速建设。”将东非殖民地打造成家族的自留地,并且有能力在和列强的竞争和威胁中保住殖民成果。要赶在19世纪八十年代来临前,在非洲大陆上拥有一定的人口规模,农业和工业基础,甚至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足以应对其他殖民者的威胁。而这就导致东非前期的任何项目都追求“快”,主要表现在战争和农业建设两个方面。而到了八十年代后,东非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甚至已经建设成了一定规模的国家,这个时候,东非依旧不能松懈。因为这个时候,欧洲列强也正式开始大规模涌入非洲,于是在经过长达二三十年积累和发展后的东非,第一次开始了和列强国家的直接冲突。而东非当时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葡萄牙和英国,这直接引发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南非战争,东非也直接通过这一战,确立了东非在非洲的地位。而南非战争,并不意味着东非的发展就结束了,这个时候东非作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大国,开始参与国际竞争中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工业发展领域和世界其他国家同台竞技,毕竟落后就要挨打,当时东非依旧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这也就意味着东非依旧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的危机。就像近代埃及在阿里的改革下,短暂雄起一样,当时埃及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富国强兵”,但是具体效果依旧没有摆脱“落后农业国”限制,在英法重回埃及后,阿里改革也就正式宣布失败。而九十年代初的东非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农业国面对工业国就是没有优势,即便暂时取得胜利,后面也大概率会失败,这主要是容错率的问题,工业国的容错率就是比农业国要高的多。就比如南非战争,东非胜利带来的也就是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是作为失败者的英国却几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如果当时东非躺在南非战争功劳簿上,不再发展,后续必然会面临新的危机。所以,在九十年代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把东非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世界上的工业强国,就成了当时阶段东非政府的首要政治任务。而九十年代以后,东非的工程建设进度比之前更加夸张,短短三十年时间,东非就建设了二十多万公里的铁路,数百万公里公路,改造一大批现代化港口,钢铁产量每年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说一战以及一战前的东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