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创业实录恶的呃呃呃

第1403章 歹毒计划(第2页)

 近代非洲,实际上就像一个鸡蛋,沿海地区的狭窄平原地区,确实如一般人印象里的热带,不太适宜居住,但是一旦突破这层鸡蛋壳,进入到非洲内陆,就有条件依托内陆不错的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孕育人口。 

 而东非能在非洲大陆崛起,就是因为东非是第一个突破非洲沿海鸡蛋壳的政治势力,毕竟在东非之前,非洲沿海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是“有主”的了。 

 不过,农业时代已经过去,而今东非已经是一个工业大国,对自然的改造能力也越来越强。 

 现在,东非要考虑的也是生产力水平进入工业化层次后,如何配置适合的社会制度和秩序。 

 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作为君主制国的东非,既要面临新兴资产阶级对权利的争夺问题,更要面对更加凶悍的工党分子。 

 前者的威胁,虽然一般而言要弱于后者,但也不得不防,毕竟法国大革命也不是闹着玩的,资产阶级如果狠起来,同样毫不手软。 

 而为了应付生产力提升,而必须进步的社会问题,恩斯特也做出了诸多配置,试图在本世纪中期结束前,彻底把东非变成宪政国家,这样一来,皇室在东非的权利和影响力会越来越弱,但是同样也加强了宪法对皇室权利和地位的保护,毕竟宪法是用来制约政府权利,保证公民权利的,而皇室在恩斯特的理解中,自然也属于公民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恩斯特不怕资产阶级来软的,就怕工党,尤其是俄国那种直接亮刀子的工党,这也是为什么帝国主义国家喜欢说俄国工党不讲规矩的原因。 

 毕竟,所谓规矩和法律都是恩斯特这种旧秩序受益者制定的,如果工党真的守规矩,那他们所谓推动社会进步也就不可能实现,毕竟规矩就是“不变”,而进步是向着好的方向“变”。 

 当然,“变”也不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就比如苏联后期的“变”,某种程度上还不如“不变”,但是,他们连不变都做不到,列昂尼德时代想法是“不变”,实际上却迈着步子大幅度“后退”。 
 反正,辩证的看待问题,事情的发展只有两种结果,包括恩斯特在内的任何国家领导人也只能尽可能的让趋势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这并不包括前世那种完全没有人性的暴君。 

 就比如前世,非洲和东南亚,拉美的许多“仁君”,根本没有所谓国家概念,他们上位完全是为了“大捞特捞”,对社会没有丝毫建树。 

 对于恩斯特的谨慎和忧虑,莫林说道:“陛下,放心,工党分子想要成势,实际上并不容易,俄国工党之所以能够成功,那是因为俄国的问题太多,而且沙俄政府的一些操作,使得俄国工党的机会无限放大。” 

 “我们东非暂时是没有这种顾虑的,毕竟我们的情况比沙俄要好太多,就发展上来说,也只有德国,美国,日本和我们处于同一水平。” 

 当然,莫林指的是近些年来的国家发展状况,德国,美国,日本和东非的共同属性,就在于四个国家都是新兴工业国家。 

 不过,德国目前的发展已经开始触顶,这对应的就是德国在四国中工业化程度最高,所以德国面临的问题在于再接着推动工业产能提升,效果也越发不显著,除非德国能获得更多的市场。 

 但在这一点,德国的条件甚至不如日本,毕竟日本的地缘环境属于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在区域内现阶段发展一骑绝尘,而东非和美国都有庞大的市场体量,容错率也比德国等国家高的多。 

 莫林接着说道:“只要经济不出大问题,导致大规模失业和贫困问题,工党自然也就无法在东非做大,而且,就算情况真发展到这种情况,工党想成功的可能性也不大。” 

 “工党能否成功,就像化学实验一样,需要多种化学物质共同作用,才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莫林的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如此说来,其他国家工党想要复刻俄国工党的成功模式,本质上条件是非常苛刻的。 

 当然,莫林虽然有信心,但是恩斯特可不完全放心,毕竟现在世界的情况是已经出现了第一个工党政权国家,俄国工党就像催化剂一样,能够加速化学反应。 

 而事实上,前世苏联成功后,连带着在东欧和远东拉起了一连串的工党国家出现,强大如美国,且和苏联隔着大洋,都受到严重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