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四大钢铁核心地带
虽然对世界政治制度的进步上东非确实没有太多建树,甚至还起到了负面作用,不过这并不影响1924年东非经济的强劲复苏。
距离东非“五五规划”结束也就还剩一年时间,而因为五五规划开头受到欧洲疫情和世界经济萧条的影响,所以五五规划的许多项目都延期开展。
而这就导致五五规划即将收尾阶段,东非的大型项目集体落地,加之此时世界经济已经从萧条中走出来,东非经济在1924年一改此前的颓势,各个经济和工业领域发展突飞猛进,甚至超过了一战时期。
一战时期,东非吃了欧洲战争的红利,有诸多海外市场加持,所以工业产能极速爆发,但是一战一结束,东非的工业立马被“打回原形”,受到重创。
而此后的几年受到疫情和经济萧条影响,更是一直萎靡不振,1924年东非经济的强势回归,也意味着东非消化掉了一战中的大部分收获。
比如,东非在一战期间获得的大量海外殖民地,新开辟的海外市场,他们填补了一战结束后海外订单的空缺,并且稳定的给东非提供更加廉价和充足的原材料。
同时,随着东非经济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东非国内市场的需求也重新调整和恢复,展现出比战争时期,更加旺盛的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此时东非民众对市场恢复了信心,加上国内经济改革促成的更加公平分配,所以东非民众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而这种程度的变化,反映在国家层面是不得了的,毕竟东非本身就是一个人口过亿的超级大市场。
莱茵宫。
工业部部长梅特一脸振奋的向恩斯特汇报道:“陛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924年全年,我国的钢铁总产量将突破四千万吨,这也意味着五五规划期间,帝国的钢铁工业不仅彻底复苏,而且将创下我国钢铁产量的新历史高峰。”
钢铁产量是大国工业化程度最直观的数据之一,而1924年东非钢铁产量突破四千万吨,这也将是本时空里,世界上第一个钢铁年产量突破四千万吨大关的国家。
而实际上前世美国在一战结束时,钢铁产量就突破了四千万吨,也就是20年代前,而现在美国的钢铁产量只有三千多万吨水平。
虽然东非的出现使得美国钢铁达不到前世的高度,但是两国钢铁产量加起来确是十分可怕的数字,1924年应该能达到了惊人的七千多万吨以上。
除了东非和美国这两个“怪胎”以外,1924年德国的钢铁产量表现也颇为不俗,未来有突破两千万吨的可能性,勉强能和东非、美国同处第一梯队。
而排在世界第四的英国,1924年钢铁产量可能接近一千万吨,至于其他工业国家均在百万吨或者几十万吨水平,再低基本上就是农业国了。
对于目前东非钢铁产业的发展态势,恩斯特感觉十分满意,帝国乃至世界钢铁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这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世界经济正式进入战后繁荣,接下来几年时间里,全世界各国政府的日子大概率也会好过许多。
恩斯特问道:“现在,我国钢铁产业的升级进行得如何?”
梅特回答道:“今年帝国钢铁产量的爆发,其中太特省和莱塔尼亚省两个新钢铁工业基地的贡献十分巨大。”
“太特省的钢铁产量已经突破了四百万吨,成为全世界第三大钢铁核心产区,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德国鲁尔区之后。”
鲁尔区作为欧洲工业的心脏,钢铁产量排在世界首位,钢铁年产量高达千万吨规模,至于宾夕法尼亚则是美国钢铁产业最发达州,钢铁年产量也在六百万吨往上。
不过,德国工业分布是非常不均匀的,鲁尔区的钢铁产能占据了德国钢铁产量的大部分,而且有莱茵河航运作为依托,方便原材料的进出口。
东非和美国钢铁产区,则基本呈现为多个核心,而东非相对于美国则更加分散,美国的钢铁集中在五大湖工业区,宾夕法尼亚州就处在五大湖工业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