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萨丁迪达平原(第2页)
恩斯特之所以这么强调,那就是因为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这个大型水利项目,事实上对于北大湖省的作用极其有限。
在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中,除了北线工程完全由图尔卡纳省自己承担以外,东线和西线里,普鲁士省(肯尼亚西部)和北大湖省都属于付出更多,且没有太多收益的一方。
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工程放在欧美那些区域相对自治的区域,想要协调这种工程,毫无疑问会比较困难。
恩斯特接着说道:“只有北方经济发展起来,大湖区的上限才能相对应的提高,毕竟大湖区位于内陆,周边区域就相当于你们的经济腹地,所以你们现在看似吃亏,但却是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添柴加火。”
对于皇帝陛下所言,曼弗雷德也颇为认同的点点了头,他说道:“我们北大湖省也明白这一点,作为大湖区省份,我们在全国的区域,相对而言是比较差的,尤其是远离海洋这一点。”
“所以,内陆和周边贸易,是大湖区唯一的出路,尽可能弥补我们非沿海省份的缺点,而我们省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成为类似奥匈帝国或者德国那样的内陆重要贸易,交通,交流节点。”
虽然说奥匈帝国和德国都有出海口,但是就两国的经济分布来说,他们属于内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德国和奥匈帝国周边国家的经济水平都不算差。
所以,只有区域大环境好的情况下,北大湖省的经济发展上限才能进一步提升,成为东非的经济强省。
恩斯特就点点头说道:“萨丁迪达平原引水工程,看起来你们好像有些吃亏,但是从长远来看,对于你们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就拿引水工程沿线,未来种植的大量棉花等农作物来说,毫无疑问,这些基础农产品的加工,势必会反哺北大湖省的纺织业等行业,进一步降低你们纺织业发展的原材料成本,提供更加优质的原材料。”“这样,图尔卡纳省能够通过种植更多的农作物,获得收入,你们也能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
至于图尔卡纳省,本身是不可能发展大规模工业的,所以如果图尔卡纳省的农业得到发展,最终北大湖省还是会成为受益者。
而图尔卡纳省不会大规模发展工业的原因也有很多,就比如气候上,图尔卡纳省的萨丁迪达平原区域,先天不足,将工厂建设在这里,就要建设额外的散热配套设施,而把工厂放在临近的大湖区,甚至连风扇都不需要安装。
毕竟大湖区的年平均气温只有二十多度出头,工人在这种温度下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而萨丁迪达平原的温度就有可能达到三十多度,甚至四十多度,毕竟萨丁迪达平原很大一部分都是沙漠和半干旱草原地带。
除此外,萨丁迪达平原连水源都是从外部引入,而发展工业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水,反观大湖区,水源有充足的保障还能往外输出。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把工业部署在大湖区,最终工业排放的污水,可以通过尼罗河流到埃及,而图尔卡纳省的萨丁迪达平原,他没有向外的河流,如果在当地建设工业,最终污染的还是东非自己的土地,而且因为地势的原因,这些污染会高度汇集。
最典型的就是图尔卡纳湖,它的上游也就是奥莫河,就是一条内流河,奥莫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进入萨丁迪达平原后,最终注入图尔卡纳湖,而不是海洋。
所以,理论上来说,可以将图尔卡纳湖看做东非的“罗布泊”,奥莫河则可以视作“塔里木河”。
只不过,萨丁迪达平原不是塔里木盆地,它的东面连接着平均海拔更低的贝纳迪尔平原,但是因为沙漠和干旱的气候,即便地形不受阻碍,也没有发育出注入印度洋的天然河道。
这一点有些类似,东非尼罗河行省境内,尼罗河盆地和埃及苏丹地区的交汇地带,本来尼罗河上游的水量是不错的,但是这些河水,很大一部分在东非境内被蒸发掉,还有很大一部分会被沙漠吞噬,补充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