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莱茵盾国际化(第2页)
在上述地区中,东非建立了相对稳固的经济势力范围和支点,可以为莱茵盾的流动保驾护航。
而这些区域,也正是东非海军以及未来空军能够覆盖到,且占有一定优势的地区。
就比如波斯湾的第三舰队,东亚的两个经济自贸区,南美南部国家经济上和东非的深度合作,南洋广泛的殖民地等等。
而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英国为什么要在战后,想方设法堵死东非北上通道,进入欧洲的的原因,一旦东非将影响力深入到欧洲,那东非莱茵盾几乎和世界货币没有区别,严重威胁到英镑的统治地位。
在英国工业和军事实力相对滞后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可以说是英国最后的救命稻草,所以英国势必会对其他可能威胁到英镑地位的货币进行打压。
所以不仅仅是东非的莱茵盾,美国的美元,法国的法郎,德国的马克等都是英国打压的对象。
这几者之中,美元和法郎在20世纪以前,就已经成为仅次于英镑的主要国际货币,比如美元,他在世界各国储备外汇中的份额仅次于英镑,这得益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和工业实力,以及美国十分发达的国际贸易。
而法国自从近代以来,就一直在国际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长期以来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之一,在世界范围拥有广泛的影响力,以及仅次于英国的庞大殖民地,所以法郎一直都是主要的国际货币。
相比较之下,东非莱茵盾和德国马克实际上都是后来者,德国统一也就是上个世纪中后期的事,普法战争之后,德国才成为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不过刚刚统一的德国,就拥有不错的经济基础,这让德国马克的国际份额一直持续高速增长。
而东非莱茵盾虽然出现的时间,比德国马克还要晚,发挥作用的时间更是不及德国马克。
毕竟,东非完全放开国内市场,也不过是1910年以后,在此前东非的经济的国际参与度一直不高。
所以恩斯特说道:“莱茵盾在世界的影响力和它的价值是不匹配的,这是东非作为后发国家,甚至是世界最年轻国家的劣势之一。”
美国,德国,日本这些国家和东非一样,都是后发国家,但是东非还占着一个世界最年轻国家的身份,东非的历史仅有不到一个世纪,比美国等殖民地发展而来的国家都要年轻的多。
“所以,莱茵盾国际化必须进一步打开莱茵盾在经济市场上的知名度,使其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同的国际硬通货,从而实现我们缩短我们和欧美国家在货币领域的差距。”
“而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已经为莱茵盾的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工业领域,东非工业体量世界第一,同时东非地大物博,物产丰腴,这为莱茵盾提供了牢靠的内在价值。”
当然,恩斯特还没有提到一点,那就是东非国库充足的黄金储备,在金本位时代,这对于东非莱茵盾而言是一个巨大优势。
“现在莱茵盾所缺乏的是外部影响力,所以为了提高莱茵盾的国际流动性,在新经济形势下,帝国应该着手建立莱茵盾的国际支付体系,国际清算体系,国际储备体系等等。”
“这对于我们在五五规划期间,进一步完善本国金融业体系,提高了更高的要求。”
“帝国的金融业得到较大发展,是在一战之前,相对于欧美国家可以说十分不成熟,所以我们现阶段的一个经济任务,就是整顿国内金融业市场,建设完备金融系统。”
“同时,在国家层面,计划筹建一个新的国际金融业中心,方便帝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和交流。”
在此前,东非的国际金融业中心是蒙巴萨,在一战期间,因为东非成为世界主要工业和战略资源出口国的原因,蒙巴萨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国际金融业中心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加强。
但是,蒙巴萨的一个缺点也让人无法忽视,那就是蒙巴萨处于东非的东海岸,这不利于东非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国家展开金融相关领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