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赵红霞瞠目结舌,顿时说不出话来。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知这位根正苗红的赵红霞赵同志是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今到底是将的功劳还是兵的功劳?"陆明珠淡淡道来,眉眼冷然,令人不敢逼视。
既然享受特殊待遇,那么就低调点,这么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是怕别人不知道吗?首都的许多老同志都不给后人特殊优待,就他们能。
陆明珠的大本营不在上海,她压根不在意这番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大不了等到二十年后再来。
她是来参加舞会的,不是来接受讽刺的。
敢挑衅她,就要做好被她踩脸的准备。
这时,一道苍老硬朗而又低沉醇厚的声音在入门处响起: “如果没有众志成城,哪有今日太平?无论是将是兵,都是英雄,永垂不朽。"
陆明珠转过脸,循声望去。
是在首都见过的老同志,记得他姓杨,不清楚他官居何职,章振兴没做详细介绍。
老同志走到陆明珠的面前,扫了赵红霞一眼,一句话都没说她,只对陆明珠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听振兴同志说你回去了,我以为你是回香江,没想到你在上海,早知如此,我就该先请你吃饭,感谢你对青山县的帮助。"
“感谢就不必了,是我们应该做的。”陆明珠马上变身乖巧女孩,笑盈盈地说: “干爹上了年纪,我来上海看看他老人家,顺便给家人带点礼物,没敢打扰您。"
最重要的是,她和这位老同志几乎没来往。
"对,没错,王兴财同志是你干爹。"老同志想起这事, "王兴财同志是不是辞职了?"
王兴财笑道: “快七十岁了,这疼那疼,落下了胃痛的毛病,实在干不动了,家人都在香江,我就打算和明珠一起过去,治治这把老骨头。"
他是以年迈多病的名义辞职,顺便以治病的名义离境。
幸好他还算有点能耐,在这边境关卡日渐严厉的时候仍能拿到通行证。老同志闻言颔首, “我以为你还能再干几年。”
“您老当益壮您肯定行
,我不行。"王兴财历经世事,人老成精,很懂得放低姿态, "好在这个干女儿非要给我养老,晚年是不用愁。"
“明珠是好孩子。”老同志道。
旁边的李同志忙点头: “您说得对极了,最近对咱们得外汇做出卓越贡献,靠友谊商店一个季度都赚不到几十万美金,她一个人就消费了几十万。听说陆同志家和首都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合作愉快,不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否有幸参与到其中?"
这才是他请陆明珠的主要目的。
外汇很重要,必须赚,而且是越多越好。有了外汇,各方面的工作都好进行。
上海有过半侨汇企业属于私人所有,现在仍是,所以他们更要多赚外汇。陆明珠闻言一笑, "不知出口的是什么工艺品?"
“珠宝首饰、丝绸刺绣、玉雕木塑以及乾隆以后的瓷器字画等均属工艺品范围。”李同志解释得非常详细, “除此以外,我们也有其他工业品,上海轻工业发达当属全国第一,只要有你看得上的,都能出口。"
陆明珠脱口而出: “南英雄北金星。”
李同志抚掌一笑: “没错,原本都是我们上海的钢笔,只是金星迁到了首都,质量绝对不差,每年的销量都很高。"
陆明珠知道, "等我回去和我侄子商量后再做决定,之前的合作一直是由他负责。"李同志心中一宽, "陆慎同志吗?好,我们等您的消息。"
“我回到香江后会尽快给你们答复。”陆明珠认为合作的可能性很大,旅居海外的华人有数千万人,有很大一部分都喜欢自己国家的工艺品,之前合作愉快就是工艺品卖得非常火爆,不少外国人也喜欢,更喜欢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李同志眉头舒展,笑容满面, "那就多谢陆同志了。"
谢君巉忽然开口道: “上海的毛巾、牙刷、香皂之类的日用品质量如何?李同志可以拿些样品给我们看看吗?"
李同志顿时来了精神, "谢同志的意思是?"
谢君晓说得轻描淡写: “我们酒店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和以前的工厂合约即将到期,如果上海的产品不错,我们很乐
意使用。"
陆明珠在旁边接了一句: “我们家的酒店在港澳和海外各国都有,而日用品都是消耗品。”李同志大喜过望, "两位同志是住国际饭店吧?我明天就带样品过去。"
除了日用品,床单之类应该也用得上吧?
不着急,不着急。
在他们谈话之时,赵红霞早已被李同志的秘书带离舞会。
她哥哥牺牲于东北战争,大家都很同情,很敬佩,但陆莹莹是嫁出去的女儿,做假药的是康氏药行,和陆明珠以及陆家没有任何关系,而且陆家也给前线着实捐了不少钱财物资,更不用说陆明珠当场提出来的几千万借据。
人家真要债的话,不能不还,可应该怎么还?
陆明珠的那位高中同学顿觉十分解气。
本来,她是有机会进入秘书处的,可入选的却是赵红霞,明明赵红霞各方面成绩都比不上自己,更别说外语水平了。
赵红霞的外语水平很差,差到陆菲菲说得都比她好。
伴随优美的音乐滑入舞池中跳舞时,陆明珠才发现不小心和舞伴转到自己身边且徘徊不去的高中同学。
当然,是她刻意为之。
她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作赵瑾华,是个孤儿,但很争气,成绩非常优秀。“陆明珠同学,明天有空喝茶吗?”她问。陆明珠颔首,因为她想起一件事。
事关赵瑾华。
她并不在原身记录的白绢内,但存在于陆爱国为主角的小说中。
赵瑾华翻译水平很高,几年后被母校聘为教师,回校教书,结果就是这个职业给她带来致命的打击。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知这位根正苗红的赵红霞赵同志是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今到底是将的功劳还是兵的功劳?"陆明珠淡淡道来,眉眼冷然,令人不敢逼视。
既然享受特殊待遇,那么就低调点,这么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是怕别人不知道吗?首都的许多老同志都不给后人特殊优待,就他们能。
陆明珠的大本营不在上海,她压根不在意这番话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大不了等到二十年后再来。
她是来参加舞会的,不是来接受讽刺的。
敢挑衅她,就要做好被她踩脸的准备。
这时,一道苍老硬朗而又低沉醇厚的声音在入门处响起: “如果没有众志成城,哪有今日太平?无论是将是兵,都是英雄,永垂不朽。"
陆明珠转过脸,循声望去。
是在首都见过的老同志,记得他姓杨,不清楚他官居何职,章振兴没做详细介绍。
老同志走到陆明珠的面前,扫了赵红霞一眼,一句话都没说她,只对陆明珠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听振兴同志说你回去了,我以为你是回香江,没想到你在上海,早知如此,我就该先请你吃饭,感谢你对青山县的帮助。"
“感谢就不必了,是我们应该做的。”陆明珠马上变身乖巧女孩,笑盈盈地说: “干爹上了年纪,我来上海看看他老人家,顺便给家人带点礼物,没敢打扰您。"
最重要的是,她和这位老同志几乎没来往。
"对,没错,王兴财同志是你干爹。"老同志想起这事, "王兴财同志是不是辞职了?"
王兴财笑道: “快七十岁了,这疼那疼,落下了胃痛的毛病,实在干不动了,家人都在香江,我就打算和明珠一起过去,治治这把老骨头。"
他是以年迈多病的名义辞职,顺便以治病的名义离境。
幸好他还算有点能耐,在这边境关卡日渐严厉的时候仍能拿到通行证。老同志闻言颔首, “我以为你还能再干几年。”
“您老当益壮您肯定行
,我不行。"王兴财历经世事,人老成精,很懂得放低姿态, "好在这个干女儿非要给我养老,晚年是不用愁。"
“明珠是好孩子。”老同志道。
旁边的李同志忙点头: “您说得对极了,最近对咱们得外汇做出卓越贡献,靠友谊商店一个季度都赚不到几十万美金,她一个人就消费了几十万。听说陆同志家和首都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合作愉快,不知上海工艺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否有幸参与到其中?"
这才是他请陆明珠的主要目的。
外汇很重要,必须赚,而且是越多越好。有了外汇,各方面的工作都好进行。
上海有过半侨汇企业属于私人所有,现在仍是,所以他们更要多赚外汇。陆明珠闻言一笑, "不知出口的是什么工艺品?"
“珠宝首饰、丝绸刺绣、玉雕木塑以及乾隆以后的瓷器字画等均属工艺品范围。”李同志解释得非常详细, “除此以外,我们也有其他工业品,上海轻工业发达当属全国第一,只要有你看得上的,都能出口。"
陆明珠脱口而出: “南英雄北金星。”
李同志抚掌一笑: “没错,原本都是我们上海的钢笔,只是金星迁到了首都,质量绝对不差,每年的销量都很高。"
陆明珠知道, "等我回去和我侄子商量后再做决定,之前的合作一直是由他负责。"李同志心中一宽, "陆慎同志吗?好,我们等您的消息。"
“我回到香江后会尽快给你们答复。”陆明珠认为合作的可能性很大,旅居海外的华人有数千万人,有很大一部分都喜欢自己国家的工艺品,之前合作愉快就是工艺品卖得非常火爆,不少外国人也喜欢,更喜欢物美价廉的工业品。
李同志眉头舒展,笑容满面, "那就多谢陆同志了。"
谢君巉忽然开口道: “上海的毛巾、牙刷、香皂之类的日用品质量如何?李同志可以拿些样品给我们看看吗?"
李同志顿时来了精神, "谢同志的意思是?"
谢君晓说得轻描淡写: “我们酒店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生活日用品,和以前的工厂合约即将到期,如果上海的产品不错,我们很乐
意使用。"
陆明珠在旁边接了一句: “我们家的酒店在港澳和海外各国都有,而日用品都是消耗品。”李同志大喜过望, "两位同志是住国际饭店吧?我明天就带样品过去。"
除了日用品,床单之类应该也用得上吧?
不着急,不着急。
在他们谈话之时,赵红霞早已被李同志的秘书带离舞会。
她哥哥牺牲于东北战争,大家都很同情,很敬佩,但陆莹莹是嫁出去的女儿,做假药的是康氏药行,和陆明珠以及陆家没有任何关系,而且陆家也给前线着实捐了不少钱财物资,更不用说陆明珠当场提出来的几千万借据。
人家真要债的话,不能不还,可应该怎么还?
陆明珠的那位高中同学顿觉十分解气。
本来,她是有机会进入秘书处的,可入选的却是赵红霞,明明赵红霞各方面成绩都比不上自己,更别说外语水平了。
赵红霞的外语水平很差,差到陆菲菲说得都比她好。
伴随优美的音乐滑入舞池中跳舞时,陆明珠才发现不小心和舞伴转到自己身边且徘徊不去的高中同学。
当然,是她刻意为之。
她有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作赵瑾华,是个孤儿,但很争气,成绩非常优秀。“陆明珠同学,明天有空喝茶吗?”她问。陆明珠颔首,因为她想起一件事。
事关赵瑾华。
她并不在原身记录的白绢内,但存在于陆爱国为主角的小说中。
赵瑾华翻译水平很高,几年后被母校聘为教师,回校教书,结果就是这个职业给她带来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