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但行前路(85)一更 但行前路(85……(第2页)





贞观之初,关中大旱,遍地是饿死的百姓。当时的李世民不得不任由京城长安的百姓逃难以求存!




也是贞观之初,突厥一路打到了渭水之滨。这个地方距离长安仅仅四十里!而彼时,长安仅有兵力数万。




李世民亲率六人,与吉利可汗隔着渭水杀白马以为盟,退了突厥兵。




这般之下,稳,之于朝廷而言最为重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才是当时最优的选择。




所以,李世民的后宫看起来像是李世民饥不择食,什么样的女人都有。




那种情况,不是李世民要怎么选,也不是长孙皇后要怎么选,而是他们掌控着天下的整个政治集团该何去何从?




若是不能平稳,这天下倾覆,太多的人在乱世里殒命。




而长孙皇后从来都是这个政治集团里的一份子,这个天下得来,也有她的功劳。




她是把自己困在男女之情里,还是跳脱出来呢?




事实上,她没有活成怨妇。




但是,她有介意,介意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体现在李世民跟以前一样,回来跟他絮叨正事,然后镜头里的‘长孙皇后’的眼睛都没从书卷上挪开,只淡淡的说了一句:“牝鸡之晨,惟家之索。臣妾又岂敢妄议朝政。”




‘李世民’的解衣袍的手一顿,侧头去看‘皇后’。




‘皇后’手持书卷,将脸扭到一边去了,不给他看。




‘李世民’干脆坐过去,用胳膊肘轻轻的撞她:“问你话呢。”




‘皇后’再转,直接给他一个脊背,就是一言不发。




‘李世民’跟着转过去,两人挤着去看同一册书。然后‘李世民’用肩膀一下一下的撞着‘皇后’的肩膀。




‘皇后’嘴角只轻微的一翘,却把书册塞给了对方,然后起身,“陛下今日是留下用膳?还是另有去处?”




‘李世民’看着‘皇后’的背影只笑,而后朝下一躺:“皇后这是要赶朕走?”




“那可不敢,您是万乘之尊,臣妾焉能有这个胆子?”一边说着话,一边偷偷的瞪他。




她瞪他,他看见了。




她也知道他会看见,可还是要瞪他。




可她疏远了政事吗?也没有。




任命官员,并非急事,需得马上就要表态。这个答案非得今天给吗?这个建议得马上说吗?也不是。




在就寝前,在饭桌上,哪句闲话里不能夹看法呢?




‘李世民’在就寝前还在细数朝中官员,‘长孙皇后’卸了妆容,又过去给‘李世民’散发,然后轻轻的梳理着,“您说起了朝中官员,倒是叫臣妾想起了……在潜邸时,臣妾若有不识来历的官员,必会问一人。”




“何人?”




“李守素。”‘长孙皇后’一脸的笑意,像是回忆起当年的趣事,“此人有‘人|肉|谱牒’之称,尤擅谱牒学。”




就是装了一肚子的人物志!各地的家族谱系,人物来历,全在他的肚子里。




皇后的意思是:要了解什么,我给不了答案,但这个人或许可以。




她也表达了另外一层意思:这个人擅长的只是谱牒学,长处不在实事上。




‘李世民’抬手从肩膀上弯过去,拽住皇后拿着梳子的手腕。




“别闹!梳头呢。”




‘李世民’拽着只不撒手。




昏黄的铜镜里照出帝后的影像,两人拉拉扯扯,然后一个轻笑,一个轻斥。




身份的变化,其实叫夫妻感情有了一丝非常别扭的东西。只是被长孙氏巧妙的处理了!不管是出于感情,还是出于理智。




而这个理智还表现在:她对长孙无忌的安排。




当年赶他们出长孙家的异母兄长,她给予求情,叫他当了个小官。但对于已经位极人臣的长孙无忌,她却劝退。




为何?




因为异母兄长无才无德,他这样的人连闯祸都闯不了大祸。成不了事,也坏不了事!她不介意彰显她的大度。




但是长孙无忌不同!他若单纯只是功臣则罢了,可他还是国舅。




若是夫妻之间没有别人,若是他没有别的皇子,这些事都不是事。可是,事情到了如今,就得正视。




‘我’不主动谈政事,是因为此。




‘我’劝退我的兄长,也是因为此。




我们夫妻当日,那是生死连在一起。而现在,不是了!




所以,‘我’不得不理智的处理事情。我需得是个你爱重的皇后,以保我的子女受尽宠爱;我也需得告诫我的哥哥,退为上策。以此来保全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