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9.秦时风韵(6)三更(第2页)





赵正看向母亲,由着母亲抱着他,手上却攥紧了剑。刘女默默的挡在赵姬前面,不言语。




桐桐:“…………”有些话心里能想,能跟四爷说,却不能跟赵姬说透。




赵姬信吕不韦,却不会信自己。




原身长在她的眼皮下,不会一眨眼就有了智慧。




为了缓解这三人的恐慌,她将头发挽上去,用头巾包起来,用麻绳绑了。然后将披风裹紧,露出男靴子来。




披风斗篷是赵正的,男靴是四爷的。换了男发型不算,她还从赵姬手里拿走了暖炉,用铜镊子捏了红木炭就往嘴里塞。




赵正一把摁住桐桐的手:“不可!”




桐桐‘嘘’了一声,只用红木炭在嘴里晃了一下就拿出来,这一呛,嗓子自然沙哑。她将木炭放回去,暖炉还给赵姬:“夫人有二子,与他们所找之人不相符。”




赵姬看看蚕女,再看看正儿,蚕女是肖似男子。




她低声喊了一声:“蚕子?”




桐桐应一声‘在’。




赵姬一下子就松了一口气,拉起了刘女,“以后她便是蚕子,是家中长子……不可唤错了。”




刘女满眼复杂,低低的唯唯诺诺的应了一声‘诺’。




该检查了,桐桐出面应对的:“投亲。”




“车中何人?”




“家母和我们兄弟二人,以及家中仆妇一人。”




城门卫朝里看了一眼,收了两个铁钱,便放行了。




牛车进了城,赵正推开车窗朝外看,看见那个城门卫急匆匆的朝一边去了。




他放下车窗,握着剑柄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桐桐见赵姬一脸的高兴,还兴致颇好的打量车外的邯郸城,便趁着对方不注意伸手摁住赵正的手,轻轻地拍了拍。




赵正抬起眼睑,桐桐朝他微微摇头。




两人都不言语了,车子拐进一条巷子,停在一宅子门前,车夫帮着把东西挪进去,便驾车离开了。




四个人,陌生的地方,破败的住所。




刘女关了门户,匆忙的收拾着。




赵姬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查看,抱怨着处境艰难。




赵正和桐桐站在庭里,他问说:“你知?”




“以前,常有镇子上的青壮上山,每每皆从家门前过。”桐桐看他:“你该是遇到过的!”




赵正先是疑惑,而后有点明白了:“青壮多从军,他们却一直在镇上?”




对!怎么一直没招走?这不合理。




“他们所穿靴履,与城门卫的军士同。”桐桐说着就叹气,“我前儿来邯郸城,才发现的,还未及说。”




赵正握着剑看向正室门口的母亲,低声问:“为何不告诉阿母?”




“我在想吕家是否知情?”




赵正没再问了:吕家必然知情。




他说:“当告知阿母。”说着,抬步往正室去:“阿母,儿有话说。”




赵姬愣了一下,跟着进去了。




等听完,她浑身像是泄气了一般,满眼的惶恐:“……赵国知道?!他们都知道。那为甚不曾抓我们母子?”




赵正不得而知,只是看着母亲,却突然不知道怎么安慰。




赵姬抱住儿子:“……我儿莫怕,你是你父长子!你父乃是大秦太子之嫡子!你曾祖是秦王,你祖父是秦王,你父将来必是秦王。等你父做了秦王,我儿作为长子,他日必是秦王。赵国这些年来,未曾胜过秦国。只要秦国不败,便无人敢杀我们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