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8.秦时风韵(65)一更(第2页)





蒙恬一本正经:“哦!想起来了。今日猎场,有一人自称王翦,射中狼目……您还说,天下尽知长公主射目之能么?”




嬴政一副恍然的样子:“是他救了郑仁?当时一脸血,倒是未曾认出。郑仁当日在邯郸,传信有功。遭此意外,幸而未曾殒命。王翦有救人之心,有救人之能……又有丞相推举,甚好!甚好。”




吕不韦心里一松:郑仁是自己的人,换成王翦亦是自己推荐的人,并无甚不同。




桐桐:“…………”掉到陷阱里,陷阱里有小机关,但以人的本能,护着的是哪呢?




有东西朝你扔过去,第一时间门是护住最薄弱的地方,同时躲闪。




陷阱中躲闪不得,那第一时间门就会护住最要紧的部位——头脸。




而眼睛呢?紧闭以避免伤害,这是人体反应的本能。




混乱中这么精准,木头做的机关,能把身上射青了,可见这种的速度不快。既然如此,怎么会来不及闭眼呢?




除非,射中眼睛这一木箭是人为。




木箭射中,非近距离偷袭不可。若是如此,此人必走不脱。想不被发现,除非——他就是救人者。




所以,伤人者是王翦,救人者也是王翦。




若为私仇,猎场远距离猎杀,谁也逮不住把柄,此能置人于死地。




大费周章,却偏只伤一目,所为何来?




除非他奉命行事:郑仁若只是吕不韦的门客,忠于吕不韦,此为义士,当喝之以彩。可郑仁受王俸,为朝臣,不忠于王事,做吕不韦耳目,此便为不忠。




因有功,不杀!




因不忠,宫内不能留。




嬴政之命,怕是只踢开郑仁,却不取其性命。只有如此,王翦所为才合理。




这一对君臣颇为有趣,初一见面,一个敢试探,一个敢接令。配合默契,心有灵犀。而后,顺理成章的,由吕不韦开口,将王翦给安置了进来。




这会子嬴政转移了话题,好似对王翦这个人没多大兴趣一般,只要是你吕不韦安排的,寡人就是信任的。




他说起了斩首记军功之法:“阿姊,丞相亦有此意。在此事上,可谓是英雄所见略同。”




吕不韦转过身来,朝长公主欠身。




桐桐双手举起酒觞:“丞相请。”




吕不韦一副惶恐的样子跟着举起酒觞:“请——”




一觞酒后,吕不韦才道:“此法在制定之初,一则为了激励将士,激励军民以征战;二则,震慑所犯之敌。而今呢,其弊端凸显,军中以争敌首冒领军功者屡见不鲜,渐失其公正性。又有,六国之敌,尽皆觉此法残忍,每临战,拼死不降,为何?不敢降者,唯恐此不仅不能保命,且一样死后无全尸!倒是激起更大之斗志!”




桐桐点头,正是如此。因此才说,此法非改不可!




但军中事务,三位上将军处置。不决之事,或是大事,才请太王太后决断。也就是说,事得他们先提,再拿来问。




而这个时候,太王太后主动提改动记军功之法,是不合适的。




除非,有人来推动他。




吕不韦接触不了军务,若嬴政有此意,他必会积极推动。




此亦为相互掣肘之法。以三位上将军震慑吕不韦,以吕不韦在后勤等方面的影响,去影响、牵制军事。唯有如此,方能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