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宇琼楼135

“抄家了?抄了谁的家?”

金家的庄子上,大太太史氏捡着佛豆,眼睑都未抬,“横竖抄不到这庄子上来!随他们去吧。”

李嬷嬷急道:“是史家!是王家!舅太太遣了人来求,说已经拿了舅爷下了大狱。表姑娘打发人来,求大太太千万求着公主和四哥儿……王家事不与她相干……”

大太太以为听错了:“抄家?史家乃公侯府邸!”

“都抄了!北静王薨逝了还要治罪的!”李嬷嬷叹气:“而今不能提四王八公!不能提了。都抄了,砍头的砍头,发配的发配……散了!”

“散了?”大太太手里的佛豆掉了下去,她急忙起身:“去!去看看!”

于是,便去看了。

那般尊贵的太太奶奶们,就这么被驱赶着。

那是南安太妃,当年只远远的看了一眼,便被史家的嬷嬷斥责,说自己长的碍了贵人的眼。那是北静王府的妾室,当日能见一面为荣幸之人,尚不如路边的丫头尊贵。

而后,她看见了月娥,自己的亲侄女。

她下了马车,急切的想近前去。月娥哭着伸着手,一声声的叫着姑母。

“嗳——嗳——”姑母在!她上了马车,想看看将女眷安置在哪里。

结果,女牢早有,都关了进去。

她花了银钱买通了女牢头去看望,月娥一下子扑了过来,隔着栅栏:“姑母,救我!姑母,救我。”

大太太:“……我如何救你?”

“求公主……求公主说亲。我未曾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呀!”

“嫁夫随夫……”

月娥愣了一下,更大声的哭了起来:“姑母,我嫁何人,不是你定的吗?当日让我嫁给你夫家侄子的是你,自己做主退婚的还是你。再说亲,又是你一力促成,嫁劳什子王家……一家子混账东西……”

大太太无言以对:“……”当日老太太说的是对的,若是嫁给史家旧部之子,而今太平的过着日子,又如何会落得如此境地。

她将银钱往出拿,全塞了过去:“你容我想想办法!你容我几日。”

看着月娥眼里有了亮儿,她逃也似得离开了。她知道,她的话兑现不了!

从里面出来,看见一尊贵的妇人来了,这是贾家出嫁的姑奶奶,谁能想到,会如此呢?

要上马车了,大太太愣了一下,那不是甄家那个……甄莲,她来此作甚?

甄莲没进去,但还是用银子贿赂了牢头:“那府里……几个姑娘是极好的!大娘,您积德行善,多护持些。”

说着,便跪了下去:“我给您磕头了。”

大太太悲从中来,竟是哭了出来。这可是当年的世子妃,甄家的嫡长女呀,尊贵的可比公主。而今呢?而今竟是给一卑贱的女牢头跪下了。

贾敏回头去看,何尝不触动。她的母亲一脸病容,躺在草窝里,只探春守在边上。

李纨靠着角落坐着,王熙凤散乱了头发,面色苍白,靠着平儿。

王夫人看过来,而后惊喜:“老太太——老太太——姑奶奶来了——姑奶奶来了——”

贾母看了过来,母女俩对视,而后皆哭了出来。

“敏儿——”贾母起身,被搀扶着过去,母女俩隔着栅栏把手握在一起。

“母亲,沿途我已叫人去打点……”

贾母摇头:“我一把老骨头,活到而今已经尽了。只有一事,我放心不下。”

“您说!您说!”

“宝玉!宝玉是个好孩子……我将她托付于你!”贾母说着就叹息:“他自来体弱,受不得苦楚,你若能求了林姑爷……”“母亲!”贾敏摇头,“一路我必定打点……”多的我当真做不了。

贾母眼里的光一点点的散了,眼神的浑浊了起来:“指望不上——指望不上——都指望不上——”

元春跪在皇后面前:“娘娘,奴婢愿嫁。”

什么?

“边陲有军功者,求娶难!奴婢自愿择婿远嫁边陲!”她再叩首:“娘娘,求您成全。”

皇后看她:“你家获罪,你按例是不该留在宫廷。然则,你还算聪慧谨慎,如你这般女官,去皇家别院、行宫,未必不能安稳一生。若真有成婚之念,过两年放你出宫便是了。”

时过境迁,你在京城还可选一门好亲。

“娘娘,奴婢放不下家人,此一去好相互照应。”

皇后笑了笑,“可有军功者,赐婚罪臣之女,是赏?是罚?”说着,她朝后一靠,“这般吧,赐婚……万万不能!本宫放你出宫,婚嫁自由,来去自由,随你去吧。”

一点赏赐也没给,放了元春出宫。她不是罪犯,她是自由人。

出宫后便找了姑母,帮着寻一门亲事,她要嫁往边陲。

贾敏心疼极了,可而今谁不忌讳这出身?随便许人,白糟践了这么好的女子。

黛玉拿了钱匣子,进去递给元春:“公主说,北境不拘着女子。莫不如,表姐去北境。或是做生意,或是做旁的,许是就能立足了呢?有商户去北境,可让父亲打招呼,照拂于你。而今这般急于婚嫁,就怕帮不了家里,反倒是把你陷进去。”

说着,再往前推了推,“拿着吧!”

贾敏说黛玉:“这说的是什么糊涂话?!公主这般说,那是因着她是公主。你这般说辞,又是为何?”

黛玉:“……”她回了一句:“我若生了女儿,我只盼着她自个长了翅膀自己去飞,不必如母亲一般,束着自己,也束着我……”

“这丫头生生是魔障了!”

黛玉甩着帘子出去了,这一闹,元春便待不住了。她抱着匣子,起身告辞。

“你往哪里去?住在家里……”

不了!不用了,我自有去处。

无处安身,便去了庵堂。这里除了秦可卿和妙玉,竟是还有宝钗。

宝钗入宫时日短,家中获罪,便被宫中除名了。而今,母亲和哥哥都在牢里,家产查抄,竟是无处落脚。只能来此处,被收留一二。

元春问宝钗的打算,宝钗道:“还有堂弟堂妹,堂妹许了梅翰林家,堂弟宽厚,我已送信回去,想必堂弟必能来接我回家去。他们在金陵……也有家有业。

那里是祖地,又有祖业,此次并未牵连。叔父才过世,我守孝一年。看家中兄弟如何安排。身为女子,随分从时,听安排便是了。”

元春:“……”都说了,你堂弟宽厚,那自是会给你安排个妥善的去处。世交中总能寻到合适的,殷实的商户之家托庇终身,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