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21(第2页)

家里有儿有女,都不上学了。老婆带着俩孩子在镇子上开个猪肉铺子,生活相对来说,算是小康。

把家里告诉你,这就是相交的意思。

四爷也就说家里的情况,这一听老汪心里更有数了,不是这孩子怀疑,这情况百分百不是亲生的。

上学的事孩子都没敢叫家里知道,“这事瞒的对!”四爷又说了桐桐那边寻孩子的事,这些年苦的呀,大人苦,孩子也苦。顺嘴就说:“我有时候也在想,我要是被父母送人的,这也就认了。就怕是家里的父母跟这家一样,到处的跑,日子都不是个日子。一家子三代人跟着煎熬,一大家子三亲六姑,没一家不受挂累。”

老汪:“……”这还真不好说,他就说:“一般这正常抱养,都是从近处抱养的。就是远一点,至少近处有这个娃的亲眷,通过亲眷抱养!”

四爷‘嗯’了一声,大部分就是这样的。

老汪就说:“为啥呢?抱养其实常见的很??,哪个村哪一代人都能找出抱养的来。抱养孩子,虽说这离亲人近了,怕孩子大了奔着亲人去。但是养的孩子有毛病,这将来的问题更大。只有这近处,知根知底,至少有没有啥遗传病,是不是傻子憨子,脑子是不是够数,这是知道的。”

四爷点头,是这个道理!送——养孩子要看这家人,抱养孩子也有要看对方的人。

老汪给四爷夹了肉,就提醒说:“要是正常送-养,你这个家庭难保健全。”父母都在,都好好的,便是生下儿子了,觉得负担重,就这孩子的体面样子,给个家庭条件好的人家不难。

想要儿子的人家多的是,到现在都是。人家这孩子只看模样,就知道父母其实挺体面;再看看人家那样的条件都能考上大学,就证明脑子是真聪明。

这亲生父母至少是普通人的样子,没啥大的叫人挑拣的地方。咋可能给孩子挑这样一户。

他就说:“之前你碰上的老常,高个子那个……他家头一胎是小子,想要个闺女,结果第二胎生了一对双棒。当时日子是不好过,她媳妇又有了月子病,家里也没个老人帮衬,没法子,就把一对双棒送人了。

多少人家想要,人家最后联系了医院的大夫,给孩子挑了一户人家。两口子都是大学老师,男方不能生育,当时也都四十出头的年纪了,把孩子给了人家了。

他家没提要钱,就是请好好抚养就行。可那边给了两万块钱,说是给孩子妈看病的钱。当时话说的很??客气,说孩子大了,结婚的时候叫去认孩子。可收了人家的钱了,咋有脸去?

他们是知道娃在哪,从不上门打搅;那边也知道他们家是哪里的,也从不走动。”

这才是正常的送-养、抱-养。

“再说了,要送生下来就送,别看一眼,要不然就舍不得。谁家养到两三岁了,把孩子送人了?养个狗啊猫的,养一养都养出感情了,更何况是孩子。

就算是父母日子难过,可村里有人管,城里这社区也不会看着人饿死的,还有低保,对吧?山珍海味是养孩子,一碗稀饭一碟青菜也是养孩子。亲爹妈宁肯叫孩子在眼皮底下吃糠咽菜,也舍不得送出去,招人打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