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漫漫50(第2页)

邵维嘴上嘀嘀咕咕的抱怨:“这都什么线索?”毫无报道价值。

然后呢?

“今天我先去借设备,你们先去寻找新闻线索,保持与热线组的联系。遇到有价值的,给我打电话,我开车过去……”

杨晓应着,看桐桐:“你跟吗?”

“跟啊!”桐桐说着,就先一步:“我帮着拎东西。”

老赵和杨晓都表示不用,老赵怕设备出问题了,他得负责任;杨晓本身就是实习生,不敢欺负这种暑假能来这地方实习的小萌新。

于是,桐桐就是跟着。

采访车是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外面喷绘着节目组的‘标识’。桐桐一瞧,就忙道:“我有驾照,也熟悉道路,我开车?”

杨晓把车钥匙给桐桐:“慢点,稳当最重要。”

“先去哪?”

杨晓想了想,“我其实想好两个方向,一个是生鲜市场的‘鬼影手’,一个是医院门口的虚假医疗宣传。”

桐桐把车发动了,看了看时间:“生鲜市场这个时候人少了,要想拿这个新闻,至少得在九点以前。这个点多是大爷大妈们,他们去的早,多有排队的情况。人一多,就有做手脚的机会。而且,不能扛着摄像机过去……”

杨晓‘嗯’了一声,“那就医院。得多跑几家医院,凡是三甲以上的医院都跑一边……”

“好!”桐桐马上规划路线,然后打开交通广播,哪个路段堵车,广播上会随时更新消息。

然后整整一天,桐桐都陪着跑这条新闻。杨晓采访,但全程是不露脸的。间隙的时候桐桐问杨晓,“要不要提前去联系一些医院的专家主任,对这些虚假的宣传做一个回应报道。”

但是专家不好约呀!专家号特别难挂,找人家得预约,随后可以看看邵姐有没有关系,反正自己肯定是找不到这样的人的。

桐桐:“……”医生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采访吧。

她没言语,只出去买了几瓶水拿进来,医院的大厅比较凉快,在这里还歇一歇。

杨晓喝了几口,想了想还是得叫邵姐知道,摸了电话打过去:“……姐,您看,今天应该就这一个素材了……您最后做个专家专访……”

那边邵维就炸了:“杨晓,你有没有脑子?那种虚假宣传正常人都不会上当,上当的都是没办法死马当活马医的……再说了,报道这个干嘛?地级市的电视台和县里的电视台,他们的广告收入主要途径是什么?要是没脑子,就多吃点核桃,长长脑子!”

然后把电话给挂了!

杨晓:“…………”她看着手机,咬着牙。然后摘了眼镜,被骂的出汗出的,留海都贴在额头上了。

桐桐看了看时间,扭头看老赵,人家护着他的设备,默默喝水,事不关己。

杨晓用衣角擦了眼镜片,又把眼镜给戴上,大踏步的往出走,看出来了,这位是有脾气没处发。

外面三十七度高温,车里热的跟个烤炉一样。

车在城里面跑是跑不起来的,也就没有风能吹进来。一瓶水灌进去,还是口干舌燥的。

桐桐看着前面就是路口,就又问了一句:“去哪?”咱也不知道人家的制作流程,也不知道以剩下的时间,到底能去哪不能去哪,因此,并不多话。